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对绵马贯众中3种间苯三酚类成分进行研究,并考察它们对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犬小孢子菌3种真菌的抑菌活性.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法、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等色谱手段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波谱数据和理化性质对化合物进行鉴定.采用M38-A2微量稀释法,筛选单体化合物对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犬小孢子菌3种真菌的抑菌活性,并测定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 分离得到3个间苯三酚类化合物,分别为白绵马素AA,三环黄绵马酸ABB、黄绵马酸AB;3个化合物对红色毛癣菌的MIC分别为160、60、70 μg/mL,对犬小孢子菌的MIC分别为140、90、80 μg/mL,对须癣毛癣菌的MIC值均>160 μg/mL.结论 3个间苯三酚类化合物对3种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对红色毛癣菌和犬小孢子菌的活性均优于须癣毛癣菌.
推荐文章
绵马贯众中间苯三酚类化合物抗H1N1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的活性成分筛选
绵马贯众
间苯三酚
H1N1流感病毒
分子对接
神经氨酸酶
源自桑树资源的10种酚类化合物的抑菌活性研究
桑树
酚类化合物
抑菌活性
构效关系
柑橘中酚酸类化合物及其生物活性与机理的研究进展
酚酸类化合物
生物活性
合成途径
吸收代谢
绵马贯众不同萃取部位总间苯三酚含量的测定
绵马贯众
间苯三酚
含量测定
可见分光光度法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绵马贯众3种间苯三酚类化合物及其抑菌活性研究
来源期刊 广东药学院学报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绵马贯众 间苯三酚类化合物 抑菌活性
年,卷(期) 2016,(5) 所属期刊栏目 天然药物化学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82-585
页数 4页 分类号 R282.2
字数 4686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6809/j.cnki.1006-8783.201607200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尹永芹 广东药科大学中药学院 8 14 3.0 3.0
2 沈志滨 广东药科大学中药学院 25 68 4.0 7.0
3 贾小舟 广东药科大学中药学院 4 34 2.0 4.0
4 李细霞 8 6 2.0 2.0
5 袁丽鹏 广东药科大学中药学院 2 3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1)
共引文献  (30)
参考文献  (1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32)
二级引证文献  (25)
197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9(1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4)
2020(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5)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绵马贯众
间苯三酚类化合物
抑菌活性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广东药科大学学报
双月刊
1006-8783
44-1733/R
大16开
广州市大学城外环东路280号
46-148
198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484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2381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