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印度-亚洲板块碰撞导致喜马拉雅山脉的崛起、青藏高原的生长、两倍于正常地壳厚度的巨厚陆壳体,以及大量青藏高原腹地的物质沿着大型走滑断裂朝东、东南、西的方向逃逸.印度-亚洲碰撞如何造成板块汇聚边界由挤压到走滑的构造转换对认识大陆岩石圈的变形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总结喜马拉雅造山带及青藏东南缘~55Ma以来的构造、变质、岩浆记录,发现高喜马拉雅的挤出起始于始新世加厚的喜马拉雅造山带中—下地壳的部分熔融,受控于渐新世以来同期发育的向南逆冲和平行造山带的韧性伸展,并建立了高喜马拉雅“三维挤出”构造模式.晚始新世以来,羌塘地块和拉萨地块的物质通过“岩石圈横弯褶皱和壳内解耦”的运动学机制,围绕东构造结发生顺时针旋转并向青藏高原东南缘逃逸.结合东南亚板块重建的资料,我们认为:印度亚洲的“陆-陆碰撞”到印度洋板块-亚洲东南大陆的“洋陆俯冲”的转换是导致从印度-亚洲主碰撞带的挤压到青藏东南缘走滑转换的根本原因.
推荐文章
印度-亚洲碰撞大地构造
印度-亚洲碰撞
大地构造
主碰撞
斜向碰撞
走滑拉分构造研究
走滑拉分作用
走滑拉分构造
走滑拉分区
印度-亚洲大陆碰撞的时限
印度-亚洲大陆碰撞
青藏高原
巨大的不整合
林子宗火山岩
同碰撞花岗岩
走滑应变椭圆模型的改进及应用举例
走滑应变椭圆
理论推导
试验模拟
应变要素
完全分类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印度-亚洲碰撞:从挤压到走滑的构造转换
来源期刊 地质学报 学科
关键词 印度-亚洲碰撞 喜马拉雅造山带 青藏高原东南缘 逆冲断层 走滑断裂 拆离层
年,卷(期) 2016,(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23
页数 23页 分类号
字数 13761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683)
共引文献  (1197)
参考文献  (13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64)
同被引文献  (729)
二级引证文献  (231)
193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5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75(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6(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79(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198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1(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8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3(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1984(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0)
1985(9)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7)
1986(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5)
1987(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1988(11)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9)
1989(1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9)
1990(1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3)
1991(1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0)
1992(1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3)
1993(30)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26)
1994(1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3)
1995(32)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28)
1996(2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9)
1997(32)
  • 参考文献(7)
  • 二级参考文献(25)
1998(2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1)
1999(24)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19)
2000(34)
  • 参考文献(6)
  • 二级参考文献(28)
2001(29)
  • 参考文献(9)
  • 二级参考文献(20)
2002(31)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8)
2003(50)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46)
2004(5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51)
2005(49)
  • 参考文献(6)
  • 二级参考文献(43)
2006(46)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41)
2007(50)
  • 参考文献(9)
  • 二级参考文献(41)
2008(33)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28)
2009(32)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27)
2010(19)
  • 参考文献(7)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11(21)
  • 参考文献(9)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12(11)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3(13)
  • 参考文献(9)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4(9)
  • 参考文献(7)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5(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2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6(22)
  • 引证文献(2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7(45)
  • 引证文献(13)
  • 二级引证文献(32)
2018(84)
  • 引证文献(19)
  • 二级引证文献(65)
2019(102)
  • 引证文献(7)
  • 二级引证文献(95)
2020(42)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37)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印度-亚洲碰撞
喜马拉雅造山带
青藏高原东南缘
逆冲断层
走滑断裂
拆离层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地质学报
月刊
0001-5717
11-1951/P
大16开
北京阜成门外百万庄路26号
2-113
192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761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7896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