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全球气候变暖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人们逐渐认识到依靠大量能源消费的生产方式、不惜牺牲环境的经济增长模式、无节制大量消费的生活方式应该从根本上得到改变。城市作为工业、建筑、交通的载体,也是高能耗、高碳排放的主要源头,需要改变传统城市发展的模式来应对全球变暖的挑战,发展低碳城市被认为是未来最有希望的经济发展动力。首先采用IPCC能源转换模型对南京市碳排量进行测算,选取南京的人口数量、GDP、人均 GDP、人口城市化率、产业结构多元化系数( ESD)、能源消费结构多元化系数( ESCD )和能源强度作为对比数列,以南京 CO2排放总量作为参考数列,运用灰色系统关联模型进行关联度计算并排序。结果显示,南京市碳排放量关联度从大到小依次为ESD、人口数量、城市化率、ECSD、能源强度、人均 GDP、GDP ,这与南京工业生产因化石能源的大量使用对城市碳排放量贡献占总排量一半以上的分析结果相吻合。最后详细分析各指标对南京建设低碳城市的影响,并提出对策建议。
推荐文章
基于STIRPAT模型的中国海洋渔业碳排放驱动因素研究
海洋渔业
碳排放
STIRPAT模型
经济发展
海洋强国
南京市土地利用结构时空格局及驱动因素
土地利用结构
信息熵模型
SSM模型
时空格局
驱动因素
南京市
机场群场面碳排放时空特征和驱动因素分析
场面碳排放
LISA时间路径
LMDI因素分解法
驱动因素
填海社会经济驱动因素的灰色关联分析——以大连市为例
填海
灰色关联分析
社会经济驱动因素
大连市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基于灰色关联模型的南京市碳排放驱动因素研究
来源期刊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 学科 经济
关键词 碳排放 低碳城市 驱动因素 灰色关联 南京
年,卷(期) 2016,(4)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65-373
页数 9页 分类号 F120
字数 7459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3878/j.cnki.jnuist.2016.04.010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唐德才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60 410 12.0 16.0
2 李长顺 16 62 4.0 7.0
3 常奋华 3 6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14)
共引文献  (482)
参考文献  (1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3(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4(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5(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6(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07(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08(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09(1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10(1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9)
2011(18)
  • 参考文献(7)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12(8)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3(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碳排放
低碳城市
驱动因素
灰色关联
南京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
双月刊
1674-7070
32-1801/N
南京市宁六路219号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162
总下载数(次)
7
总被引数(次)
484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