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黄褐斑是临床常见的获得性色素增加性疾病,多对称发生于面部曝光部位,不仅影响外观,对工作生活也带来一定困扰.黄褐斑确切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这也是治疗疗效欠佳的原因之一.近年来,国内外对黄褐斑的发病机制研究不断深入,主要认为与基因遗传、紫外线照射、性激素水平变化、屏障功能破坏及局部炎症反应等有关.本文综述近几年关于黄褐斑发病机制的文章,以期促进对黄褐斑的认识及对临床治疗提供帮助.
推荐文章
黄褐斑的治疗进展
黄褐斑
色素沉着
色素异常
治疗进展
黄褐斑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黄褐斑
色素性皮肤病
内分泌失调
紫外线因素
局部微生态失衡因素
氧化与抗氧化失衡因素
黄褐斑与血液流变学
遗传
中医观点
黄褐斑发病机制及诊疗研究进展
黄褐斑
发病机制
治疗
新药
色素沉着
纳晶联合皙毓黄褐斑贴敷料治疗黄褐斑的疗效观察
纳晶;
皙毓黄褐斑贴;
敷料治疗;
黄褐斑;
皮肤镜;
满意度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黄褐斑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来源期刊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黄褐斑 机制 进展
年,卷(期) 2016,(6) 所属期刊栏目 综述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82-384
页数 3页 分类号 R758.4+2
字数 2988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许爱娥 49 255 8.0 13.0
2 黄骏 7 70 5.0 7.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2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4)
同被引文献  (82)
二级引证文献  (54)
19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5)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5)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8)
  • 引证文献(11)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9(41)
  • 引证文献(9)
  • 二级引证文献(32)
2020(1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5)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黄褐斑
机制
进展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双月刊
1672-0709
12-1380/R
大16开
天津市红桥区北马路354号
6-172
200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434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17051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