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水流量热法是强流离子束束功率测量常用的方法,由于测量仪表安装位置的问题,EAST(Experimental Advanced Superconducting Tokamak)全超导托卡马克中性束注入水流热量累积测量系统中存在不可忽略的误差.本文结合水流热量累计测量系统的原理分析其误差的来源,针对其中由于采集时间有限和真空室内外热传递损失三部分误差来源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修正,将沉积功率百分比由73.72%提高到86.27%,修正结果显著.最终将修正方法嵌入到现有的沉积功率计算系统中,实时地进行误差修正,从而得到更精确的沉积在热承载部件上的功率沉积,为功率沉积分布和中性化效率的精确测量提供依据.
推荐文章
EAST中性束注入器大厅内辐射剂量计算与测量
EAST中性束注入器
OSL
辐射剂量
EAST中性束注入控制系统设计
中性束注入
控制系统
东方超环
集散控制
EAST中性束注入器打火保护的缓冲器设计
中性束注入
杂散电容
传输线
打火
缓冲器
空心变压器
EAST中性束注入高压电源综合保护系统
EAST
中性束注入
PSM电源
高压电源保护系统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EAST中性束注入器水流热量累积测量系统误差分析
来源期刊 核技术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中性束注入器 水流热量累积测量系统 误差修正
年,卷(期) 2016,(3) 所属期刊栏目 核能科学与工程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6-71
页数 6页 分类号 TL65+4|O551.1
字数 3310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1889/j.0253-3219.2016.hjs.39.03060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胡纯栋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 103 365 10.0 12.0
2 陈宇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 87 614 12.0 20.0
3 许永建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 15 46 3.0 6.0
4 张为堂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 2 5 2.0 2.0
5 于玲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 6 14 3.0 3.0
6 栗翔 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 3 3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4)
共引文献  (29)
参考文献  (1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1)
198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2(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4(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中性束注入器
水流热量累积测量系统
误差修正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核技术
月刊
0253-3219
31-1342/TL
大16开
上海市800-204信箱
4-243
197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560
总下载数(次)
14
总被引数(次)
1895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