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马克思的人本主义科学观认为,科学技术是人的自由本质的组成部分,它与艺术和审美不存在必然矛盾,但是科学技术与艺术、美的统一需要一定的前提条件和物质基础。科学技术与艺术、美,尤其是人文主义艺术之间的部分对立是异化劳动特定社会历史形态的必然反映。网络艺术的出现使得人类“按照美的规律创造”的能力大为加强,是人的自由本质的进一步实现。
推荐文章
论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设计艺术的关系
科学技术
发展
设计艺术
诗歌翻译的审美创造
诗歌翻译
审美创造
艺术再现
审美创造中的想象功能
想象
审美
创造力
思想意蕴
情感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科学技术条件下的网络艺术审美创造
来源期刊 网络文化研究论丛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科学技术 网络艺术 审美
年,卷(期) 2016,(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98-200
页数 3页 分类号 N02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曹静 西南交通大学人文学院 3 1 1.0 1.0
2 李钢 西南交通大学人文学院 2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科学技术
网络艺术
审美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网络文化研究论丛
年刊
成都市武侯区一环路南一段24号
出版文献量(篇)
57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0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