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本文通过对兰—西经济区新型城镇化以及空间可达性的耦合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兰州西宁作为研究区域内部的两个增长极,新型城镇化快速发展,而且辐射带动周边交通网内的城镇化快速发展,新型城镇化质量呈现出从兰州西宁向周围区域辐射减弱的规律.2.兰—西经济区空间可达性优先等级为:兰州与西宁轴线区域>受到兰州与西宁辐射的区域>远离兰州西宁的区域.3.区域大部分地区的新型城镇化与空间可达性耦合阶段属于颉颃阶段,新型城镇化快速发展对于道路交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推荐文章
海西经济区城镇化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时空耦合关系研究
城镇化效率
生态效率
SBM-DEA模型
耦合协调
海西经济区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低碳城镇化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生态文明
低碳发展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低碳城镇化
中原经济区产业集聚与城镇化互动发展研究
产业集聚
城镇化
中原经济区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土地城镇化时空格局特征与驱动因素分析
土地城镇化
时空格局特征
驱动因素
普通最小二乘回归模型
地理加权回归模型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兰—西经济区新型城镇化与空间可达性耦合分析
来源期刊 发展 学科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空间可达性 耦合分析 兰—西经济区
年,卷(期) 2016,(3) 所属期刊栏目 社会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1-72
页数 2页 分类号
字数 3099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世昌 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2 2 1.0 1.0
2 惠丹 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4 2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54)
共引文献  (445)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3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5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4(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6(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7(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2(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3(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新型城镇化
空间可达性
耦合分析
兰—西经济区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发展
月刊
1004-8863
62-1083/F
16开
兰州市中央广场1号
54-126
198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4892
总下载数(次)
7
总被引数(次)
1492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