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为开发南药巴戟天鲜品的保藏技术,通过测定巴戟天的失重率、硬度值、多糖、总抗氧化能力、总黄酮的含量及肉质根感官性状的变化,系统评估了化学保藏和冻藏方法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生鲜巴戟天经牛蒡低聚果糖10 g/L+壳聚糖20 g/L常温贮存35 d后,其失重率显著低于对照和其他保鲜处理,多糖含量维持在500 μg/g (FW),总抗氧化能力达到48.22%,肉质根表观性状优于其他处理.鉴于巴戟天鲜品保藏期间易霉变,由牛蒡低聚果糖10 g/L+壳聚糖20 g/L+山梨酸钾0.50 g/L组成的优化配方对巴戟天鲜品有明显的保鲜效果,保藏期延长到60 d时,总黄酮含量仍维持92%.-18℃冻藏较易导致巴戟天肉质根褐变软化,多糖含量和总抗氧化能力极显著下降,常用冻藏方式并不适用于生鲜巴戟天的有效保藏.
推荐文章
南药巴戟天多糖的研究进展
巴戟天
多糖
药理活性
提取纯化
结构分析
含量
研究进展
基于ITS2条形码的南药巴戟天真伪鉴别
巴戟天
混伪品
ITS2条形码
鉴别
中国—东盟中药鲜药保健品产业发展策略探讨
中国—东盟
中药鲜药
保健品
巴戟天功能因子研究进展
巴戟天
功能因子
生理活性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南药巴戟天鲜品保藏方法的研究
来源期刊 广东农业科学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巴戟天 鲜品 保鲜技术 保藏效果
年,卷(期) 2016,(6) 所属期刊栏目 贮藏加工·质量安全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38-142
页数 5页 分类号 S567.9|R282.4
字数 4269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6768/j.issn.1004-874X.2016.06.02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陈雄伟 肇庆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44 308 10.0 14.0
2 梁广坚 肇庆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37 238 8.0 14.0
3 邵玲 肇庆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65 242 9.0 1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93)
共引文献  (65)
参考文献  (1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5(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1(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2(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3(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4(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5(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6(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07(1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8(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9(7)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0(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1(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2(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4(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5(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巴戟天
鲜品
保鲜技术
保藏效果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广东农业科学
月刊
1004-874X
44-1267/S
大16开
广州市五山广东省农科院内
46-43
196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4242
总下载数(次)
17
总被引数(次)
8086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