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对棒束孢属Isaria及近缘属物种开展5基因(nrSSU、nrLSU、tef-1α、rpb1和rpb2)测序并联合分析,结合GenBank相关类群序列,探讨棒束孢属系统发育关系,最终获得95个菌株、58个明确分类群的2-5基因序列.利用MEGA和MrBayes软件进行多基因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棒束孢属多系起源于虫草菌科中,分3个不同分支.A支主要由Isaria cicadae、I.teniupes、I.coleopterorum、I.fumosorosea和I.cateniannulata等组成;B支包括I.poprawki、I.Iocustica、I.javanica、I.amoenerosea和I.cateniobliqua;C支仅有I.farinosa.分支间被Cordyceps militaris、C.ninchukispora、C.pruinosa等隔开.棒束孢在形态上,主要以瓶梗基部膨大、尖端变细及孢子呈链状等特征与其他类群分开,但同时也发现有棒状分生孢子梗和单孢子类型.基于节点的分歧时间预测分析,推测棒束孢属首次分化于70Mya,但棒束孢属主要物种形成却在60-55Mya,且3个分支的棒束孢物种为快速同时形成,而后大多数类群表现遗传稳定.同时发现,与Isaria Clade A较近一支有粉被玛利亚霉Mariannaea pruinosa(C.pruinosa无性型)和蛹草蚧霉Lecanicillium militaris(C.militaris无性型);与粉棒束孢距离最近一支有Akanthomyces aculeatus(C.tuberculata无性型)和L.attenuatum(C.confragosa无性型),是两个不同的属征分类群,且相互间遗传距离较近.根据棒束孢属及其近缘种属形态特征的复杂性推测,棒束孢属在快速物种形成中,其近缘类群存在一定程度的丢失和选择性演化.
推荐文章
中国落叶松八齿小蠹伴生粘束孢属真菌的鉴定及其系统发育分析
落叶松八齿小蠹
落叶松粘束孢
黑梗粘束孢
新纪录种
伴生关系
鮈亚科棒花鱼属鱼类的分类与系统发育关系
鲤科
鮈亚科
棒花鱼属
片唇鮈属
小鳔鮈属
系统发育
小孢盘菌属种间关系初探
序列联合分析
蛋白编码基因
火丝菌科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多基因联合分析棒束孢属Isaria (Ascomycota,Cordycipitaceae)系统发育关系
来源期刊 菌物学报 学科
关键词 棒束孢属 多基因 多系 分歧时间 系统发育
年,卷(期) 2016,(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47-160
页数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3346/j.mycosystema.14029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虞泓 云南大学中草药生物资源研究所云百草实验室 91 1342 22.0 32.0
2 曾文波 云南大学中草药生物资源研究所云百草实验室 13 101 6.0 9.0
3 杨俊媛 云南大学中草药生物资源研究所云百草实验室 7 41 5.0 6.0
4 代永东 云南大学中草药生物资源研究所云百草实验室 7 31 4.0 5.0
5 何璐 云南大学中草药生物资源研究所云百草实验室 1 9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92)
共引文献  (79)
参考文献  (3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9)
同被引文献  (69)
二级引证文献  (5)
195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5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5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6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5(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6(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7(9)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8(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9(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0(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1(1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02(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03(1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04(1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05(2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5)
2006(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7(13)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8(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9(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2010(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1(11)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2(6)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3(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4(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6)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20(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棒束孢属
多基因
多系
分歧时间
系统发育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菌物学报
月刊
1672-6472
11-5180/Q
16开
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B401
2-499
198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221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3414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