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爆炸与冲击       
摘要:
通过数值模拟,计算冲击加载下样品经历一维应变加载过程和侧向稀疏过程产生的塑性功,给出试样内部从冲击加载开始到进入回收桶前全过程的应力随时间变化的历程.结果表明:侧向稀疏过程开始后,样品在径向汇聚波的作用下受循环拉、压载荷作用,拉压循环的振幅在中等冲击压力下达到最大.如果振幅超过了材料的层裂强度,样品中心将发生拉伸破坏不能完整回收.侧向稀疏与一维应变加载产生的塑性功之比随冲击速度的增加而减小.在冲击速度为某临界值时,侧向稀疏产生的塑性功与一维应变加载产生的塑性功相等.在一定的冲击速度下,采用低初始屈服应力的材料可减轻侧向稀疏效应.对理想塑性材料的理论分析表明,侧向稀疏与一维应变加载产生的塑性功之比随冲击速度与屈服强度比值的增大而减小,与数值模拟结果一致.
推荐文章
不同攻角下AUV回收过程中的水动力规律
回收
网格划分
水动力干扰
冲击加载下 FeMnNi合金相变和层裂特性实验研究
FeMnNi合金
相变
逆相变
层裂
稀疏冲击波
碱回收过程中蒸发器钙结垢及其控制
碱回收
蒸发器
钙结垢
碳酸钙
草酸钙
高海况下AUV回收过程力学特性研究
AUV
自主回收
高海况
数值波浪模拟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冲击加载下样品软回收过程中的侧向稀疏效应
来源期刊 爆炸与冲击 学科
关键词 固体力学 侧向稀疏 残余应变 塑性功 冲击加载 软回收
年,卷(期) 2016,(4)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32-540
页数 9页 分类号 O347.3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1883/1001-1455(2016)04-0532-09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傅华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流体物理研究所冲击波物理与爆轰物理重点实验室 39 128 7.0 10.0
2 赵锋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流体物理研究所冲击波物理与爆轰物理重点实验室 41 131 7.0 10.0
3 李克武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流体物理研究所冲击波物理与爆轰物理重点实验室 9 8 2.0 2.0
4 胡秋实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流体物理研究所冲击波物理与爆轰物理重点实验室 4 0 0.0 0.0
5 宋振飞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流体物理研究所冲击波物理与爆轰物理重点实验室 10 23 2.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6)
参考文献  (1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6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6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7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7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7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4(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固体力学
侧向稀疏
残余应变
塑性功
冲击加载
软回收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爆炸与冲击
月刊
1001-1455
51-1148/O3
大16开
1981-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673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2916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