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通过AC-20C沥青混合料不同工况下室内车辙试验,采用循环应力下的沥青混合料本构模型,分析温度、荷载和作用时间对车辙和模型黏弹性参数的影响规律,为沥青混合料的设计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正交分析,对车辙深度的影响,温度的影响最大,作用时间次之,温度的影响程度是作用时间、荷载的2倍和10倍.温度、荷载和作用时间对于沥青混合料本构模型中的4个黏弹性参数(E1,η2,E3,η3)的影响各有不同:对参数E1的影响,作用时间分别是温度和荷载所对应值的1.6倍和4倍;对于参数η2的影响,温度影响为作用时间和荷载的1.5倍,而后两者的影响程度相当;对参数E3的影响,温度和荷载影响基本相同,两者是作用时间的2.5倍;对参数η3的影响,荷载和作用时间对η3的影响差别不大,荷载和作用时间分别是温度的1.6倍和1.4倍.通过温度和作用时间的共同作用分析,高温和长作用时间共同作用是车辙变形急剧增大的主要原因.
推荐文章
不同纤维沥青混合料性能研究
纤维
矿料级配
最佳油石比
路用性能
浇注式沥青混合料抗剪强度及标准研究?
沥青混合料
单轴贯入试验
黏聚力
抗剪强度
沥青混合料破坏模式的研究
沥青混合料
力学损伤、破坏模式
再生沥青混合料性能研究
再生沥青
掺量
强度
模量
性能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不同工况下沥青混合料黏弹性参数研究
来源期刊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学科 交通运输
关键词 沥青混合料 黏弹性 本构模型 正交分析 车辙
年,卷(期) 2016,(4) 所属期刊栏目 轨道与基础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89-696
页数 8页 分类号 U416.217
字数 5355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家生 中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141 1612 24.0 33.0
2 彭东黎 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工程经济学院 22 62 4.0 7.0
3 龙尧 中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6 21 3.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2)
共引文献  (18)
参考文献  (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68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75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6(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7(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0(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1(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沥青混合料
黏弹性
本构模型
正交分析
车辙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月刊
1672-7029
43-1423/U
大16开
长沙市韶山南路22号
42-59
197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239
总下载数(次)
13
总被引数(次)
26874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