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采用野外调查取样结合室内测定分析的方法,研究黄土丘陵沟壑区不同天然植被恢复类型土壤微生物量碳和有机质的变化规律,探讨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微生物量碳和有机质的关系.结果表明:植被恢复后的土壤微生物量碳和有机质含量较农田均显著提高,植被恢复对土壤微生物量碳和有机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0~ 10 cm土层;土壤微生物量碳和有机质在0 ~ 10 cm土层随恢复年限呈增加趋势,植被类型中乔木混交林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最大,乔木林的土壤有机质含量最大.不同恢复年限的草地,其土壤有机质与土壤微生物量碳在0~10 cm土层呈正相关关系,在10~20 cm呈负相关关系;不同恢复类型的植被,其土壤有机质和微生物量碳的关系与不同恢复年限的草地正好相反,其在0~ 10 cm土层负相关,在10~ 20 cm呈正相关.上述结果表明,黄土高原植被恢复有利于提高表层土壤微生物量碳和有机质含量;植被恢复类型和年限对土壤微生物量碳与有机质的关系影响不一致.
推荐文章
黄土丘陵沟壑区植被类型对土壤质量的影响
植被类型
土壤质量
环境因子
隶属度函数
黄土丘陵沟壑区
黄土丘陵沟壑区植被恢复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氮的影响
黄绵土
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氮
植被
生态恢复
黄土丘陵区植被与地形特征对土壤和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
生态化学计量学
土壤微生物
植被
地形
内稳性
养分限制
黄土丘陵沟壑区坡面上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的季节变化
黄绵土
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氮
植被
季节变化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黄土丘陵沟壑区天然植被恢复类型对土壤微生物碳的影响
来源期刊 干旱区研究 学科
关键词 微生物量碳 土壤有机质 恢复类型 恢复年限 黄土高原
年,卷(期) 2016,(6) 所属期刊栏目 生态与环境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287-1293
页数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3866/j.azr.2016.06.20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周正朝 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 34 212 9.0 12.0
2 姚小萌 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 7 39 4.0 6.0
4 王凯博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 7 117 6.0 7.0
5 党珍珍 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 8 57 6.0 7.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75)
共引文献  (1291)
参考文献  (2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9)
同被引文献  (132)
二级引证文献  (30)
19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5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6(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2(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5(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86(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1987(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2)
1988(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9(9)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0(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2(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3(1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2)
1994(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4)
1995(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3)
1996(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7(1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8)
1998(2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7)
1999(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2)
2000(1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01(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02(17)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03(3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6)
2004(1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8)
2005(1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06(1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07(1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08(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09(1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10(8)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1(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2(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3(8)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1)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9(2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20)
2020(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微生物量碳
土壤有机质
恢复类型
恢复年限
黄土高原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干旱区研究
双月刊
1001-4675
65-1095/X
大16开
新疆乌鲁木齐市北京南路818号
58-37
198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112
总下载数(次)
6
总被引数(次)
4708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