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摘要:
为研究连续收缩扩张孔的冷却特性,在C3X静叶片上分别建立了连续收缩扩张气膜孔冷却模型、圆柱气膜孔冷却模型和展向扩张气膜孔冷却模型,连续收缩扩张气膜孔每排23个、孔间距为20 mm,展向扩张孔每排19个、孔间距为24 mm,圆柱孔每排19个、孔间距为24 mm.同时,在叶片前部开设了一个U形冷却通道,尾部开设了一个直冷却通道,冷气通过这2个内部冷却通道进入气膜孔.利用ANSYS-ICEM商用软件对上述3种模型进行了结构化网格划分,采用ANSYS-CFX商用软件和SST湍流模型进行了数值计算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连续收缩扩张孔的气膜冷却效率高于圆柱孔和展向扩张孔,在孔口附近和高吹风比下的优势最明显;连续收缩扩张孔使冷气射流在相邻两孔的交汇处形成了类似反肾形涡结构,该涡的强度不大,但具有良好的延续性和较大的冷气覆盖面积;复合冷却时冷气射流脱离壁面的现象更明显,孔口附近总冷却效率低于绝热冷却效率.在连续收缩扩张孔的实际应用中选择偏大的吹风比和更小的入射角可以提高气膜冷却效率.
推荐文章
出口-入口面积比对收缩扩张形孔气膜冷却特性影响的机理研究
气膜冷却
收缩扩张形孔
出口-入口面积比
冷却特性
数值模拟
孔间距对气膜冷却效率影响的数值模拟
孔间距
动量比
湍流度
冷却效率
主流湍流度对涡轮导叶压力面扩张型气膜孔冷却特性的影响
主流湍流度
涡轮导叶
扩张型气膜孔
气膜冷却效率
换热系数比
带造型凹坑孔的平板气膜冷却特性研究
气膜冷却
凹坑
吹风比
肾形涡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连续收缩扩张气膜孔排冷却特性的数值模拟
来源期刊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学科
关键词 收缩扩张孔 气膜冷却 内部冷却 静叶片 数值计算
年,卷(期) 2016,(3)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8-44
页数 7页 分类号 TK263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7652/xjtuxb20160300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峰 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46 261 9.0 14.0
2 王新军 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49 287 9.0 13.0
3 周骏飞 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3 9 2.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8)
共引文献  (41)
参考文献  (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12)
二级引证文献  (1)
1974(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2(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5(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收缩扩张孔
气膜冷却
内部冷却
静叶片
数值计算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月刊
0253-987X
61-1069/T
大16开
1960-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020
总下载数(次)
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