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摘要:
采用数值求解RANS方程的方法研究了典型燃气透平动叶凹槽叶顶的传热和气膜冷却性能,通过计算获得了3种叶顶间隙(1.31 mm、1.97 mm和3.29 mm)、2种吹风比(1和2)、2种气膜孔分布(中弧线位置单排孔、中弧线+近压力面位置两排孔)条件下叶顶传热系数和气膜冷却有效度分布,并与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对于中弧线位置的单排气膜孔,冷却流可以对凹槽底部近压力面侧形成有效的冷却;随着吹风比的增大,凹槽底部靠近前缘吸力面侧的高传热系数区域减小,凹槽底部压力面侧的传热系数减小且气膜冷却有效度显著增大;随着叶顶间隙的增大,凹槽底部前缘吸力面侧的高传热系数区向压力面侧扩大,凹槽底部平均传热系数明显增大,凹槽底部近压力面侧和尾缘处的气膜冷却有效度减小.对于中弧线+近压力面两排气膜孔,近压力面气膜孔内的冷却流覆盖了凹槽肩壁和叶顶尾缘区域,且强化了凹槽底部靠近压力面侧的冷却性能;随着吹风比的增大,凹槽底部近压力面侧、肩壁和叶顶尾缘区域的传热系数明显减小,气膜冷却有效度明显增大;随着叶顶间隙的增大,凹槽底部吸力面侧高传热系数区域向压力面侧扩大,凹槽底部近压力面侧、肩壁和叶顶尾缘区域的传热系数显著增大,气膜冷却有效度减小.
推荐文章
隔板位置对凹槽叶顶传热和冷却性能的影响
燃气轮机
凹槽叶顶
传热
气膜冷却
隔板位置对透平级凹槽叶顶传热和冷却性能的影响
燃气透平
透平级
凹槽叶顶
叶顶传热
气膜冷却
压力面侧小翼结构对凹槽叶顶冷却传热性能的影响
小翼
凹槽叶顶
传热
气膜冷却
总压损失
叶顶凹槽对燃气透平动叶气动性能及叶顶传热的影响
燃气透平
叶顶间隙
凹槽叶顶
气动性能
叶顶传热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气膜孔分布对凹槽叶顶传热和冷却性能的影响
来源期刊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学科
关键词 燃气透平 凹槽叶顶 叶顶传热 气膜冷却
年,卷(期) 2016,(5)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01-107
页数 7页 分类号 TK474.7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7652/xjtuxb20160501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军 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263 2157 24.0 34.0
2 晏鑫 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47 247 10.0 14.0
3 何坤 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11 19 3.0 4.0
4 黄琰 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3 10 2.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7)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5)
同被引文献  (17)
二级引证文献  (6)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8(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8(7)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9(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燃气透平
凹槽叶顶
叶顶传热
气膜冷却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月刊
0253-987X
61-1069/T
大16开
1960-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020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8131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