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评价正畸联合单颌或双颌手术治疗骨性Ⅲ类畸形对咽腔间隙短期及长期的影响.方法:选取骨性Ⅲ类患者54例(男28例,女26例),A组(28例)采用正畸联合下颌支矢状劈开术治疗.B组患者(26例)采用正畸联合上颌支Le FortⅠ型加下颌矢状劈开术治疗,正畸治疗前1周(T0)、术后6个月(T1)及术后3年(T2)拍摄锥形束CT(CBCT),三维重建上气道模型,对治疗前、后各段矢状径、冠状径、截面积和容积进行定量分析.采用SPSS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治疗前、术后6个月及3年上气道的三维变化.结果:A组患者术后6个月各段矢状径和截面积均显著减小(P<0.05),口咽段、舌咽段容积及总容积显著小于治疗前(P<0.05).术后3年,除第一颈椎平面处矢状径和截面积恢复到治疗前水平(T2-TO:P>0.05,T2-T1:P<O.05)外,其余部位均有所增加但未恢复到治疗前水平.B组患者术后6个月第二、三、四颈椎平面处矢状径和截面积显著减少,但在术后3年大部分缩窄的部位恢复到治疗前水平.结论:正畸-正颌联合治疗骨性Ⅲ类畸形会造成咽腔缩窄,随着时间延长,会有一定程度的恢复,但不能完全恢复到治疗前水平.
推荐文章
下颌后缩畸形患者正颌外科术后髁突改建的三维影像评价
下颌后缩
下颌髁突
正颌外科
锥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成像,三维
锥形束 CT 融合三维面像评估正颌术后软硬组织的变化
锥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立体摄影测量术
正颌外科
软硬组织变化
下颌后退术后舌骨、舌体位置和咽腔间隙变化的锥形束CT分析
正畸-正颌联合治疗
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
咽腔
锥形束CT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骨性Ⅲ类畸形正颌外科术后咽腔间隙短期及长期影响的锥形束CT分析
来源期刊 上海口腔医学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正畸-正颌联合治疗 骨性Ⅲ类畸形 咽腔 锥形束CT
年,卷(期) 2016,(4)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87-491
页数 分类号 R783.5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齐素青 河北省眼科医院口腔正畸科 10 57 4.0 7.0
2 王宏伟 河北省眼科医院口腔正畸科 10 65 5.0 8.0
3 班建东 河北省眼科医院口腔正畸科 13 51 3.0 7.0
4 张超 河北省眼科医院口腔正畸科 4 37 2.0 4.0
5 李丽艳 河北省眼科医院口腔正畸科 8 8 2.0 2.0
6 闫明 河北省眼科医院口腔外科 8 15 3.0 3.0
7 任素峰 河北省眼科医院口腔正畸科 1 1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3)
共引文献  (11)
参考文献  (1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7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0(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2(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正畸-正颌联合治疗
骨性Ⅲ类畸形
咽腔
锥形束CT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上海口腔医学
双月刊
1006-7248
31-1705/R
大16开
上海市制造局路639号
4-561
199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465
总下载数(次)
6
总被引数(次)
2255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