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针对液压挖掘机动臂电气式能量回收系统的结构,以液压马达-发电机作为其能量回收单元,建立了能量回收单元的数学模型,提出了能量回收单元的转速控制方法;考虑到液压马达入口压力的变化,引入了扰动补偿以提高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相应的传递函数模型,并对设计的控制方法进行了仿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液压马达-发电机单元是影响动臂能量回收性能的关键部分;所设计的控制方法具有理想的动态性能和稳态精度;控制系统采用扰动补偿后转速波动可下降50%左右,能量回收单元的抗干扰性能得到较好的改善.
推荐文章
挖掘机动臂和斗杆的可回收能量实验研究
液压挖掘机
可回收能量
斗杆
动臂
实验
混合动力液压挖掘机动臂势能回收系统
液压挖掘机
混合动力
动臂势能
能量回收
混合动力液压挖掘机能量回收系统仿真研究
混合动力
挖掘机
联合仿真
能量回收
Simulink
Recurdyn
基于电液协调式挖掘机复合动作能量回收研究
液压挖掘机
动臂
转台
复合动作
能量回收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液压挖掘机动臂能量回收单元分析与研究
来源期刊 液压与气动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液压挖掘机 动臂 能量回收 液压马达 发电机
年,卷(期) 2016,(2) 所属期刊栏目 理论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16-119
页数 4页 分类号 TH137
字数 182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1832/j.issn.1000-4858.2016.02.02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殷晨波 南京工业大学车辆与工程机械研究所 208 1210 16.0 23.0
2 叶仪 南京工业大学车辆与工程机械研究所 11 111 6.0 10.0
3 王子朋 南京工业大学车辆与工程机械研究所 4 7 2.0 2.0
4 袁峰峰 南京工业大学车辆与工程机械研究所 6 27 3.0 5.0
5 李兴东 南京工业大学车辆与工程机械研究所 1 3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5)
共引文献  (95)
参考文献  (1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15)
二级引证文献  (2)
199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2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液压挖掘机
动臂
能量回收
液压马达
发电机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液压与气动
月刊
1000-4858
11-2059/TH
大16开
北京市西城区德胜门外教场口1号
2-828
197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875
总下载数(次)
16
总被引数(次)
4402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