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中国食用菌       
摘要:
近年来,在四川乐山地区凤尾菇(Pleurotus pulmonarius)栽培中,首次发现1种形态与草菇类似的大型真菌类污染菌.该菌在栽培场中的污染率可达60%以上,对凤尾菇的生产造成较大威胁.经初步鉴定为小包脚菇属(Volvariella)的木生小包脚菇[Volvariella diplasia (Berk.& Broome) Singer].该菌子实体形态与草菇类似,菌丝耐低温,可在4℃冰箱中保藏;原基形成和子实体发育温度范围广(13℃~33℃);子实体丛生或单生,单粒种可达20 g以上,具有一定的开发价值.
推荐文章
利用RAPD和SRAP建立快速鉴定凤尾菇菌株的SCAR标记
凤尾菇
分子标记
RAPD
SRAP
多态性
SCAR标记
凤尾菇栽培方法
凤尾菇
生物学特性
室内外栽培
栽培方法
凤尾菇酸奶的发酵特性研究
凤尾菇
酸奶
发酵特性
乳酸菌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危害凤尾菇生产的一种草菇属物种的形态和分子鉴定
来源期刊 中国食用菌 学科
关键词 凤尾菇 小包脚菇属 草菇 杂菌
年,卷(期) 2016,(6) 所属期刊栏目 生理生化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1-54
页数 4页 分类号 S646.9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其坤 5 4 1.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凤尾菇
小包脚菇属
草菇
杂菌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食用菌
月刊
1003-8310
53-1054/Q
16开
1982-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584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2211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