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为明确黄瓜棒孢叶斑病病原菌多主棒孢的最佳产毒培养基和培养时间,本研究从天津地区采集的黄瓜棒孢叶斑病叶片上分离到强致病菌株 HG2,通过种子萌发生长法、叶片萎蔫法、叶片圆盘法及悬滴接种法4种方法测定其粗毒素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黄瓜多主棒孢菌最适产毒培养基为改良 Czapek 培养基,培养时间为21~25 d,种子萌发生长法和叶片萎蔫法更适合粗毒素活性测定。
推荐文章
平凉市设施蔬菜黄瓜棒孢叶斑病调查
设施蔬菜
黄瓜棒孢叶斑病
调查
平凉市
风扇夜间内循环通风对温室黄瓜棒孢叶斑病的影响
黄瓜棒孢叶斑病
日光温室
内循环通风
黄瓜棒孢叶斑病菌的分子鉴定及 rDNA-ITS 序列分析
黄瓜
多主棒孢菌
分子鉴定
rDNA-ITS
山东省黄瓜棒孢叶斑病(褐斑病)病原菌鉴定和防治
黄瓜棒孢叶斑病(褐斑病)
病原菌
防治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黄瓜棒孢叶斑病病菌产毒条件及毒素活性检测
来源期刊 山东农业科学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多主棒孢菌 培养条件 粗毒素 毒素活性
年,卷(期) 2016,(4) 所属期刊栏目 植物保护?农业气象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94-97
页数 4页 分类号 S436.421.1+9
字数 3666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4083/j.issn.1001-4942.2016.04.02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勇 90 995 17.0 27.0
2 高苇 24 123 6.0 10.0
3 张春祥 15 89 6.0 9.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60)
共引文献  (33)
参考文献  (1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8)
二级引证文献  (0)
197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4(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6(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8(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9(11)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0(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1(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多主棒孢菌
培养条件
粗毒素
毒素活性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山东农业科学
月刊
1001-4942
37-1148/S
大16开
济南市工业北路202号
24-2
196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549
总下载数(次)
16
总被引数(次)
4486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