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掌握小麦磷素的吸收特征及区域差异性有利于指导小麦合理施肥,提高磷肥肥效,维持小麦增产稳产.本文旨在探讨我国小麦磷素吸收特征的区域差异性及对产量的响应.[方法]本文收集了2000年后我国黄淮海冬麦区、西北冬春兼播麦区和长江中下游麦区小麦田间试验的文献数据,统计分析了小麦产量、地上部磷吸收、籽粒磷含量、秸秆磷含量、100 kg籽粒需磷量等参数的区域异质性,并计算了小麦不同产量水平下100 kg籽粒需磷量、籽粒磷含量和秸秆磷含量的变化特征.[结果]我国田间试验的小麦平均产量为6.18 t/hm2(n=5424),变异系数为33.1%;籽粒、秸秆磷含量全国平均分别为0.32% (n=1072)、0.08%(n=864),变异系数分别为34.3%、75.0%;地上部、籽粒和秸秆吸磷量全国平均分别为26.4 kg/hm2 (n=1370)、17.0 kg/hm2(n =679)、5.4kg/hm2(n=650),变异系数分别为58.6%、55.1%、94.8%.除籽粒磷含量外,小麦产量、地上部磷吸收量、籽粒磷吸收量、秸秆磷吸收量和秸秆磷含量均以黄淮海麦区最高,长江中下游冬麦区次之,西北冬春麦区最低.生产100 kg籽粒需磷量全国平均为0.46 kg(n=1546),变异系数37.0%,其中以黄淮海冬麦区最高,为0.50 kg (n=813),长江中下游冬麦区和西北冬春麦区分别为0.44 kg(n=195)和0.41 kg (n =538).随小麦产量水平的提高,生产100 kg小麦籽粒需磷量呈增加趋势,<4.50 t./hm2、4.50 ~6.50 t./hm2、6.50~8.50t/hm2、> 8.50 t/hm2产量范围生产100 kg籽粒需磷量分别为0.41 kg、0.43 kg、0.50kg、0.52kg;籽粒磷含量基本维持一定水平,分别为0.32%、0.31%、0.31%、0.33%,秸秆磷含量呈增加趋势,分别为0.05%、0.07%、0.11%、0.12%.[结论]我国小麦产量、籽粒磷含量、秸秆磷含量、籽粒磷吸收量、秸秆磷吸收量、地上部吸磷总量和生产100 kg籽粒需磷量波动范围大,变异性较高,存在明显区域差异.黄淮海冬麦区吸磷量以及百公斤籽粒需磷量均高于西北和长江中下游区,产量水平也最高.产量越高,百公斤籽粒需磷量也越高.因此,施肥中要依据区域的小麦产量及磷素需求规律因地制宜地指导区域小麦科学施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