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通过汶川科学钻探钻孔地质实体(岩芯)的构造研究、非弹性应变恢复法(ASR法)地应力测试,结合区域构造和汶川地震NW向余震带的综合分析,提出沿映秀-北川断裂走向的狭窄范围内存在一组NW-SE向构造,其总体产状为:走向N48°W,倾角中等,与映秀-北川断裂带的总体走向和ASR地应力测试获得的一组最大主应力方位(侧伏方向224°)和最大水平应力方位(44°)接近垂直.NW-SE向构造,除少数发育为宏观的断裂构造外,多数表现为密集的裂隙系(或隐断裂)和隐伏断裂,以逆冲性质为主,局部略具左行走滑特征.映秀-北川断裂两侧相向倾斜的NW-SE向裂隙系表明其两侧存在有方向相反的运动,映秀-北川断裂属两侧具有不同形成机制和相向位移的双侧走滑型断裂.映秀-北川断裂的同震垂向位移受NE-SW向构造和NW-SE向构造双重因素制约,在汶川地震的主震带与NW向余震带叠置部位具最大的垂向位移量.从时间尺度分析,在汶川地震的全过程中,仅开始时刻表现为自NW→SE方向的强烈逆冲作用,随后的主要时间段内均表现为沿断裂带方向的运动和自SW→NE方向的逆冲.NW SE向构造的形成是龙门山深部应力和能量长期积聚的结果,强震发生时,初始时刻的自NW向SE方向的强烈挤压,瞬即转换成自SW向NE方向的运动和强烈挤压.NE-SW向挤压构造应力场,是由NW-SE向挤压作用长期积累和诱导,并叠置在区域NW-SE向主导的挤压构造应力场之上的局部构造应力场,但在发震后,它主导了地震能量自震源区沿断裂走向向NE方向的快速传递和扩展及NW向强余震的发生,地震能量在NE-SW向强烈挤压过程中得到最终释放.因此,映秀-北川断裂在地震的不同阶段,其性质存在差异,在地震宁静期或弱震期(应力积累和闭锁期)以自NW往SE方向的逆冲性质为主,兼有右行走滑特征,但在强震期(应力释放和解锁期),除发震时表现为强烈的继承性逆冲作用,随后即转化为以平行断裂带走向自SW向NE方向的快速运动和扩展及自SW往NE方向的逆冲作用为主.
推荐文章
汶川地震主滑移带(PSZ):映秀—北川断裂带内的斜切逆冲断裂
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WFSD)
汶川地震主滑动带(PSZ)
岩心
映秀—北川断裂带
龙门山
地表探槽断裂岩岩石磁学揭示汶川地震断裂带不同滑移机制
汶川地震
映秀-北川地震断裂
灌县-安县地震断裂
岩石磁学
地震滑移机制
映秀-北川断裂的地表破裂与变形特征
汶川地震
地表破裂
映秀-北川断裂
走滑-逆冲作用
龙门山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映秀-北川断裂带中垂直断裂带走向的NW-SE向构造和汶川地震
来源期刊 地质学报 学科
关键词 汶川地震 映秀-北川断裂 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WFSD) NW-SE向主导挤压构造应力场 地质实体 NW-SE向构造 NE-SW向局部挤压构造应力场
年,卷(期) 2016,(6)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041-1061
页数 21页 分类号
字数 15041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468)
共引文献  (1700)
参考文献  (6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36)
二级引证文献  (14)
193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5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5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5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5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7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7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75(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1976(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77(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1978(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79(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80(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8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2(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83(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84(1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8)
1985(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3)
1986(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3)
1987(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3)
1988(1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3)
198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1)
1990(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2)
1991(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2)
1992(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4)
1993(3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5)
1994(6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1)
1995(4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5)
1996(4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6)
1997(3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9)
1998(2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7)
1999(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3)
2000(4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3)
2001(4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1)
2002(4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3)
2003(5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51)
2004(7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9)
2005(86)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5)
2006(111)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107)
2007(98)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95)
2008(209)
  • 参考文献(13)
  • 二级参考文献(196)
2009(110)
  • 参考文献(10)
  • 二级参考文献(100)
2010(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2)
2011(29)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25)
2012(32)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27)
2013(26)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3)
2014(13)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9)
2015(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8(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9(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20(7)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6)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汶川地震
映秀-北川断裂
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WFSD)
NW-SE向主导挤压构造应力场
地质实体
NW-SE向构造
NE-SW向局部挤压构造应力场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地质学报
月刊
0001-5717
11-1951/P
大16开
北京阜成门外百万庄路26号
2-113
192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761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7896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