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利用三维荧光光谱(3DEEM)-平行因子分析(PARAFAC)技术,通过野外现场调查和室内模拟实验,分析富营养化湖泊(太湖)水体溶解性有机质(DOM)组成结构、分布规律及其来源,进一步研究藻类和水生植物残骸腐烂分解以及沉积物释放对水体DOM荧光组成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太湖水体各个湖区DOM主要以类色氨酸物质(T1、T2峰)为主,竺山湾还存在类腐殖质和类富里酸物质,其荧光指数(f450/500)为1.53±0.06,接近陆源f450/500值(1.4),DOC浓度全湖最高((7.13±2.45) mg·L-1),兼具陆源与生物来源的双重特性.②太湖藻类DOM组成丰富,出现了7种荧光组分,主要为类腐殖质、类富里酸和类蛋白物质(包括类色氨酸和类酪氨酸),藻类腐烂分解后,紫外区类色氨酸T2峰和类酪氨酸B2峰消失,其他类蛋白物质和部分易降解的类富里酸物质向水体中释放,其中A峰和C峰所代表的类富里酸物质降解率较高,分别降解了70.3%和41.0%.③水生植物DOM以类腐殖酸物质为主,其残骸腐烂分解后DOM由陆源类腐殖质向类腐殖酸物质转化.④沉积物DOM出现了5类荧光峰,兼具外源污染的类富里酸荧光C峰和A峰,同时含有生物来源的B1、B2、T2类蛋白荧光峰,随其降解时间的增长,T2荧光峰消失,B1、B2荧光物质降解率分别高达86.5%和82.5%,而C峰和A峰分别上升25.1%和1.5%,沉积物降解过程中大量类蛋白物质向上覆水体中释放,同时部分类蛋白物质向着更稳定的类富里酸物质转化.因此,外源输入和内源负荷(藻类和水生植物残骸腐烂分解以及沉积物释放等)对湖泊水体DOM组成结构以及富营养化过程具有重要影响.
推荐文章
太湖水体溶解性氨基酸的空间分布特征
太湖
溶解性有机质
氨基酸
有机质来源
太湖水体有机质荧光特征及其来源解析
POM-DOMPARAFAC三维荧光模型
颗粒态有机质
溶解态有机质
荧光特征
来源
Landsat数据在解析太湖水体溶解性有机碳影响机制中的应用
遥感反演
溶解性有机质
水质模型
碳循环
生态环境变化
热处理后水稻土溶解性有机质光谱特征的变化
溶解性有机物
热处理
腐殖程度
水稻土
光谱特征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太湖水体溶解性有机质荧光特征及其来源解析
来源期刊 环境科学学报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三维荧光 溶解性有机质 富营养化 藻类 沉积物
年,卷(期) 2016,(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报告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75-482
页数 分类号 X52|X13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3671/j.hjkxxb.2015.065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朱元荣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基准与风险评估国家重点实验室 14 212 7.0 14.0
2 吴丰昌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基准与风险评估国家重点实验室 54 842 18.0 27.0
3 张旭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基准与风险评估国家重点实验室 16 78 4.0 8.0
7 冯伟莹 北京师范大学水科学研究院 3 54 2.0 3.0
11 张琛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基准与风险评估国家重点实验室 4 54 2.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25)
共引文献  (538)
参考文献  (3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6)
同被引文献  (288)
二级引证文献  (59)
19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1(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1994(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5(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1)
1996(1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8)
1997(1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9)
1998(1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8)
1999(1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8)
200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01(2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7)
2002(2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0)
2003(29)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7)
2004(4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3)
2005(31)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26)
2006(35)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31)
2007(2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7)
2008(30)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26)
2009(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1)
2010(21)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17)
2011(18)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12(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3(5)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4(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6(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7(16)
  • 引证文献(10)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8(26)
  • 引证文献(10)
  • 二级引证文献(16)
2019(45)
  • 引证文献(20)
  • 二级引证文献(25)
2020(16)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1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三维荧光
溶解性有机质
富营养化
藻类
沉积物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环境科学学报
月刊
0253-2468
11-1843/X
大16开
北京2871信箱
82-625
198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8260
总下载数(次)
30
总被引数(次)
18177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