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观察“三位一体”针法改善缺血性中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缺血性中风偏瘫患者146例按肌张力分级标准分为迟缓性瘫痪和痉挛性瘫痪两层,采用分层区组随机方法分为“三位一体”针法组(简称试验组,73例)和康复组(对照组,73例),试验组每天针刺1次,每次留针30分钟,连续6天为1个疗程,休息1天继续下1个疗程。对照组每天康复训练1次,45 min/次,连续6天为1个疗程,休息1天继续下1个疗程。统计治疗过程中第7天、14天、21天和28天的疗效。采用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和运动功能评分(四肢简化Fugl-Meyer评分,FMA)评价疗效。结果:试验组治疗第7天、14天、21天和28天NDS均低于治疗前(P<0.05);对照组治疗第21天和28天NDS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第7天和第14天2个时间点试验组NDS均低于对照组NDS(P<0.05)。2组治疗14天、21天和28天FMA均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7天、14天、21天和28天后试验组FMA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位一体”针法改善缺血性中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具有确切的临床疗效,与现代康复疗法疗效相当。而“三位一体”针法治疗缺血性中风偏瘫在神经功能恢复方面较现代康复疗法起效快。
推荐文章
“三位一体”针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偏瘫的效果
脑卒中
缺血
偏瘫
“三位一体” 针法
神经功能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康复
树立三位一体的科学观
自然科学
社会科学
人文科学
三位一体
科学观
阴阳调衡针法治疗缺血性中风偏瘫痉挛状态临床观察
缺血性中风偏瘫
痉挛状态
阴阳调衡针法
治疗效果
高中英语“三位一体”写作教学模式研究
高中英语
三位一体教学法
写作教学模式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三位一体”针法改善缺血性中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临床研究
来源期刊 西部中医药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缺血性中风偏瘫 NDS FMA “三位一体”针法
年,卷(期) 2016,(9) 所属期刊栏目 报道 -- 特色医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22-125
页数 4页 分类号 R255.2
字数 4158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杜小正 100 856 17.0 24.0
2 秦晓光 76 609 15.0 20.0
3 何天有 76 734 18.0 22.0
4 王金海 38 422 11.0 19.0
5 毛忠南 19 83 6.0 9.0
6 王元昭 3 23 2.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2)
共引文献  (124)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8)
同被引文献  (69)
二级引证文献  (10)
198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6(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9(7)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4)
2020(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缺血性中风偏瘫
NDS
FMA
“三位一体”针法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西部中医药
月刊
1004-6852
62-1204/R
大16开
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瓜州路424号
54-78
198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0785
总下载数(次)
13
总被引数(次)
5532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