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在布伯的对话哲学中,上帝是于个体生存中在场的“永恒之你”,人与上帝之间是一种直接的对话关系.然而,奥斯维辛中上帝的缺席与沉默揭示了上帝对人类的疏离和对人类苦难的漠不关心.这样,对话哲学所主张的神人之间的紧密关联与奥斯维辛中神人之间的疏离就处于一种紧张的关系之中.为了缓和二者之间的矛盾,布伯提出了“上帝之蚀”与“隐匿的上帝”思想.由此,布伯的上帝观也由对话哲学中的“永恒之你”转变为奥斯维辛之后的“隐匿的上帝”.
推荐文章
国家公祭背景下"南京大屠杀"历史的教学意义建构
中学历史
南京大屠杀
国家公祭
教学意义
圣索菲亚:上帝的智慧,朝圣者的殿堂
上帝
朝圣者
智慧
拜占庭帝国
建筑物
史学家
祈祷
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空调系统设计
空调系统
冷热源
水系统
恒温恒湿
节能
也谈教育服务:谁是“上帝”
教育服务
视角
上帝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从“永恒之你”到“隐匿的上帝”——论大屠杀之后布伯上帝观之转向
来源期刊 基督教学术 学科
关键词 大屠杀 上帝之蚀 隐匿的上帝
年,卷(期) 2017,(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29-140
页数 12页 分类号
字数 8027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大屠杀
上帝之蚀
隐匿的上帝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基督教学术
不定期
32开
上海市
200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12
总下载数(次)
4
总被引数(次)
3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