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在QCD因子化框架下对Bc→VV(V代表轻矢量介子)无粲衰变进行了研究.在计算中采用两种方案来处理端点发散问题,方案Ⅰ是采用参数化方法,方案Ⅱ是Cornwall提出的红外有限胶子传播子.结果表明,在Bc→VV过程中,发散只存在于幂次压低的贡献中.与此同时,采用方案Ⅱ后,湮灭图的贡献得到了增强.从数值结果上来看,Bc→ρ-ω,K*-K*0过程有着较大的分支比,在10-7量级,因而有望在高能物理实验上被较早地观测到.
推荐文章
D0→K-π+衰变过程研究
D介子非轻子衰变
非因子化方法
强子矩阵元
分支比
D→Kl(~v)l(l=e,μ)衰变过程研究
D介子半轻衰变
分支比
形状因子
D+s→πK衰变过程的软胶子效应研究
非轻子衰变
非因子化
软胶子效应
D→Kl(~v)l衰变过程的研究
QCD光锥求和规则
D介子半轻衰变
分支比
形状因子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QCD因子化框架下无粲Bc→VV衰变过程研究
来源期刊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学科 物理学
关键词 Bc介子 弱湮灭 QCD因子化
年,卷(期) 2017,(4) 所属期刊栏目 基础理论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39-542
页数 4页 分类号 O572.33
字数 2157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3-0972.2017.04.00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常钦 河南师范大学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 9 7 2.0 2.0
2 王娜 河南师范大学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 17 37 2.0 5.0
3 徐帅 河南师范大学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Bc介子
弱湮灭
QCD因子化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季刊
1003-0972
41-1107/N
大16开
河南省信阳市
36-112
198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455
总下载数(次)
4
总被引数(次)
13604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