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利用2009年4月18日三架飞机联合探测层积混合云资料,结合MICAPS再分析资料、雷达、卫星及地面台站资料等,在准确区分自然云区与催化响应区的基础上,对这次降水性层积混合云的微结构和催化物理响应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云上部(4 800 m层,距云顶1 700 m,距云底3 000 m)累积了云中大部分的过冷水,是云内发展强盛区;云上部嵌入式积云区温度低于周围层云区2℃,积云区含水量分布不均,最大值为1.5 g/m3,标准差为0.4 g/m3,而层云区含水量最大值和标准差分别为0.6 g/m3和0.15 g/m3,积云区和层云区的云滴谱峰值直径分别为25μm和15 μm,云滴数浓度的量级分别为102 cm-3和101 cm-3.对催化云而言,此次联合探测在4 800 m层捕捉到嵌入式积云区的催化响应,人工播撒AgI会促进该层云的消散过程,催化后1h内云区占比由71%降至13%,云中液态含水量持续减少且趋于均匀分布,催化后10 min与20 min云中含水量的最大值分别为1.0 g/m3和1.5 g/m3,标准差为0.3 g/m3和0.15 g/m3,凇附与聚合增长为主要冰相微物理过程,云滴谱先变窄,后因H-M冰晶凇附繁生而拓宽;在云的中下层则受上层催化影响而产生旺盛云区,10 min内该层云区范围显著扩大,云滴及冰相粒子尺度均增加一倍,同时旺盛云区自上而下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