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摘要:
新生街是徐州地区岩溶塌陷最严重的区域,20世纪80~ 90年代的岩溶塌陷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不良社会影响.文章在以往岩溶塌陷勘察工作的基础上,结合最新调查成果,逐一梳理岩溶塌陷的形成条件(地质条件、覆盖层条件、岩溶发育条件、水动力条件),揭示了徐州新生街岩溶塌陷的成因模式及触发因素,根据监测数据,识别岩溶塌陷与岩溶水水位变化的关系.文章认为,新生街岩溶塌陷是发生在废黄河断裂带内,发育有向上开口的溶洞,该区域既是岩溶水强径流带,又是岩溶水的天窗补给区,第四系覆盖层为单层砂性土结构.超量开采岩溶水是岩溶塌陷的诱发因素,岩溶水水位降至基岩面下急剧上升时段是岩溶塌陷较活跃的时期,岩溶塌陷都发生在岩溶水水位降落漏斗的区域内.
推荐文章
徐州市区地面塌陷与岩溶水开采关系研究
地面塌陷
形成机制
诱发因素
防治措施
开采地下水
徐州市区
江苏徐州地区岩溶塌陷致塌力学模型及水位控制红线
岩溶塌陷
致塌模式
力学模型
水位红线
徐州地区
泰安岩溶地面塌陷形成机理与防治对策
岩溶塌陷
形成机理
减少开采量
避让
加固地基
岩溶塌陷型水库地震的形成条件分析
岩溶塌陷型水库地震
岩溶管道系统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江苏徐州新生街岩溶塌陷形成条件及与岩溶水水位变化的关系探讨
来源期刊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学科
关键词 岩溶塌陷 形成条件 成因模式 废黄河断裂带 七里沟水源地
年,卷(期) 2017,(4) 所属期刊栏目 地质灾害综合评价及其他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25-129,136
页数 6页 分类号 P642.252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6031/j.cnki.issn.1003-8035.2017.04.20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顾春芬 7 9 2.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53)
共引文献  (41)
参考文献  (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5)
同被引文献  (24)
二级引证文献  (5)
199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8(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3(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4(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6(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7(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9(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5(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20(6)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岩溶塌陷
形成条件
成因模式
废黄河断裂带
七里沟水源地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双月刊
1003-8035
11-2852/P
大16开
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20号
1990-01-01
汉语
出版文献量(篇)
2534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3951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