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比较不同生育期红三叶草的生长情况和主要营养物质含量变化,为红三叶草种植及适时收获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不同生育期红三叶草为研究对象,测定其生长性能指标和营养成分指标,分别在两个收获期(即第一茬和第二茬)初花期和盛花期测定红三叶草的生长性能指标;并在每个生育期采集10个1m2样方的鲜草,自然风干后,分别测定红三叶草干物质(DM)、粗灰分(Ash)、粗蛋白(CP)、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钙(Ca)、磷(P)的含量.[结果]在生产性能方面,第一茬盛花期在株高、鲜草产量、干草产量方面极显著高于初花期(P<0.01),分别高出27.65%、69.94%、76.96%;第二茬盛花期的株高、干草产量极显著高于初花期(P<0.01),分别为15.23%和47.67%,但在鲜草产量方面差异不显著(P>0.05);在营养物质含量方面,第一茬盛花期的NDF和ADF含量分别显著高于初花期5.24%(P<0.05)和27.06% (P <0.05),而第一茬盛花期的Ash和Ca分别显著低于初花期8.73% (P <0.05)和13.50% (P<0.05),但在DM、CP和P含量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第二茬盛花期的NDF和ADF含量分别显著高出初花期5.82% (P <0.05)和9.20% (P <0.05),而第二茬盛花期的Ca和P含量方面分别极显著低于初花期6.57% (P <0.01)和24.14% (P <0.01),但在DM、Ash和CP含量方面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综合来看,在生产性能方面,第一茬的鲜草产量和干草产量比第二茬分别显著高出46.50%和35.30%(P<0.05);在营养物质含量方面,第一茬的Ca、NDF和ADF含量比第二茬分别显著高出16.54% (P <0.05)、23.09% (P<0.05)和29.54% (P <0.05),而在DM、Ash、CP和P方面,第一茬与第二茬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红三叶草两个茬次的盛花期在Ash、Ca、P含量均显著低于初花期,而NDF、ADF含量均高于初花期,但是,两个茬次的不同生育期在CP含量方面差异不显著,在株高、产量方面分别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初花期,在盛花期刈割为宜.
推荐文章
不同类型三叶草部分营养成分含量的测定及比较
三叶草
营养成分
表型
物候期
不同三叶草品种的农艺性状与营养特性比较
三叶草
农艺性状
适应性
营养特性
食叶红紫苏不同生育期主要营养成分分析研究
食叶红紫苏
叶片
生育期
营养成分
分析
不同生育期高加索三叶草的根蘖性状及其内源激素含量
高加索三叶草
生育期
根蘖性状
生长素
赤霉素
脱落酸
玉米素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不同生育期红三叶草营养成分含量变化研究
来源期刊 新疆农业科学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红三叶草 生长时期 营养价值
年,卷(期) 2017,(8)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531-1539
页数 9页 分类号 S541.+2
字数 8157字 语种 中文
DOI 10.6048/j.issn.1001-4330.2017.08.020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杨开伦 新疆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 134 730 13.0 21.0
2 刘亚伟 新疆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 7 25 3.0 4.0
3 赵芳 新疆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 14 29 3.0 4.0
4 陈俊宏 新疆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 3 20 2.0 3.0
5 谭世新 17 70 5.0 7.0
6 张延辉 新疆农业大学草业与环境科学学院 16 44 4.0 6.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14)
共引文献  (189)
参考文献  (2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24)
二级引证文献  (0)
196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8)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5(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6(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0(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1(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2(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03(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4(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5(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6(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7(11)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8)
2008(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9(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0(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红三叶草
生长时期
营养价值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新疆农业科学
月刊
1001-4330
65-1097/S
大16开
新疆乌鲁木齐市南昌路403号
58-18
195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386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4180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