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明清时期,国家的黄运政策往往同自然灾害交织在一起,造成对局部利益的损害甚至牺牲,山东运河南部济宁、鱼台之间大片'沉粮地'的形成即是典型案例之一。乾隆二十年代两次'豁粮令'确定的沉地面积和村庄名称,成为此后近两百年的法理依据。晚清咸丰以降,黄河北徙,南运失治,导致'山东南运湖河'区域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但另一方面,国家治河权力的下放,也促使济宁地方官民开始关注于对'沉粮地'这类'法定免税灾区'的开发和利用。其中,济宁著名世家潘氏成员潘复在此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于民国初年推出以沉粮地的涸复开发为核心的'南运计划'。虽然该计划本身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实现,但潘氏父子'著书立说'的系列活动,促成了对'沉粮地'的概念建构与历史书写。
推荐文章
民国初年山西女子教育刍议
民国初年
山西
女子教育
民国初年四川报业的发展
民初
四川报业
报业发展
从桃花坞到月份牌 —探究民国初年的平面设计
年画
桃花坞
月份牌
平面设计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清中叶至民国初年山东“沉粮地”的垦务开发
来源期刊 明清论丛 学科 历史
关键词 沉粮地 南运湖河 历史书写 潘复
年,卷(期) 2017,(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86-204
页数 19页 分类号 K29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胡克诚 聊城大学运河学研究院 9 11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沉粮地
南运湖河
历史书写
潘复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明清论丛
半年刊
16
北京市
20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69
总下载数(次)
6
总被引数(次)
23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