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骤起的五四新文化运动不仅让学生一代意识到自己孕育社会政治运动的能量,还令其悉知自己从事出版的能力.舆论/出版变革乃新文化运动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学生刊物”的腾涌则可谓此时期舆论变革的重要征象(1),甚至连小学生都成立有刊物《小学生》,而其中最具影响力者当属北京大学的学生出版事业.1918-1919年,时任北大校长蔡元培通过《<北京大学月刊>发刊词》《致<公言报>并附答林琴南君函》等文件,申明了“相容并包”“兼容并包”的治校理念.有研究者阐释“兼容并包”相较“相容并包”的不同之处在于,后者在对不同学术流派的“相容”之余,更包含了“兼容”不同政治主张之意义,意在保护教员参与校外活动的自由,借以建立得以自由思想的“安全岛”(2).但在政局动荡、国际地位脆弱的当时中国,教育/文化与政治间的关系并不像在西方社会天然地畛域分明,故又有研究者警告,“兼容并包”具有另一面向,即导致“关于文化的学术争论很快成为宣泄不同政治诉求的渠道.不久,北大的一些人便卸去伪装,不再讲‘尖头曼’的那一套,换之以一种十分尖锐而易引起敌意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观点了”(3).俞平伯日后有“一班刊物竟成三”的回忆,说的是1919年上半年几乎同时创刊的三个北大学生刊物《新潮》《国民》和《国故》:三者基于不同的创办动机和刊物定位(及对学生角色的认识),走向截然不同的文化/政治选择,并时时相互指涉和竞比(4),可看作上述论断的一种佐证.
推荐文章
五四时期外国民间儿童文学的翻译与出版
五四时期
民间儿童文学
翻译出版
影响
启示
研究所青年创新文化建设研究
研究所
青年
创新文化
创新理念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的大学生科普教育模式——以东北大学为例
双一流建设
科普教育
人才培养
创新能力
五四时期先进知识分子社会根本改造思想探析
五四时期
先进知识分子
改造社会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后五四时期新文化青年对出版业的迎拒——以1919-1923年北大学生一代为例
来源期刊 文艺争鸣 学科
关键词 后五四时期 五四新文化运动 青年 出版业 学生刊物 北京大学 小学生 北大 文化与政治 自由思想 治校理念 政治主张 政治运动 政治选择 政治诉求 政局动荡 舆论 学术争论 学术流派 学生角色
年,卷(期) 2017,(7) 所属期刊栏目 史论[图像与历史视野中的现代文学研究专辑(二)]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6-73
页数 8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陈博凯 北京大学中文系 6 4 1.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5)
共引文献  (7)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6(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9(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202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后五四时期
五四新文化运动
青年
出版业
学生刊物
北京大学
小学生
北大
文化与政治
自由思想
治校理念
政治主张
政治运动
政治选择
政治诉求
政局动荡
舆论
学术争论
学术流派
学生角色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文艺争鸣
月刊
1003-9538
22-1031/I
16开
长春市自由大路509号
12-99
198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056
总下载数(次)
12
总被引数(次)
2462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