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我国自晚清民初以来,中外文化便开始了不断"磨合"的曲折历程,并在此后百余年间形成了一种具有普遍性、持久性和复杂性的"文化磨合思潮",这种思潮对中国的新民主主义文化运动、社会主义文化运动及相应的文学现象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进入21世纪以来,伴随着"文化磨合思潮"的深入发展,我国"新世纪文学"呈现出丰富多样的形态,体现出有容乃大的文化气度,但同时也出现了较为严重的二元对立思潮.这种意在抵御"文化磨合"的思潮不仅妨害"大现代"文化创造,也对"大现代"文学创作产生消极影响.
推荐文章
关于中国文学中"反现代"倾向的世纪溯源
"现代性"
"反现代"倾向
现代主义
20世纪中国文学对民间语言价值的发现与运用
民间语言
中国文学
意义
价值
发现
中国文学家与书法
文学家
书法
修身
素质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文化磨合思潮"与"大现代"中国文学
来源期刊 中国高校社会科学 学科 文学
关键词 中国文学 文化磨合思潮" 大现代" 文化创造 文学形态
年,卷(期) 2017,(5)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47-154
页数 8页 分类号 I206
字数 9486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继凯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112 196 8.0 1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5)
共引文献  (22)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8)
同被引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1)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6(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4)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中国文学
文化磨合思潮"
大现代"
文化创造
文学形态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高校社会科学
双月刊
2095-5804
10-1136/C
大16开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35号7层
82-419
198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47
总下载数(次)
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