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在西方科学主义观念的主导下",五四"时期形成激进的反传统和重估传统价值的思潮,间接促使了中国文学批评史的勃兴."求是"与"致用"是传统与现代之矛盾的派生物,贯穿了20世纪早期中国文学批评史的书写,并在其书写路径、运思模式和理论品格上造成大量的问题.其争论点在于,贯彻历史主义的"求是"原则,就必然要求在文学观上采取多元、多样化的立场;主张科学主义的"致用"原则,又会偏离文学批评史的客观性.陈钟凡提出"历史的批评",郭绍虞主张"批评史路径",罗根泽倡导"原理路径",他们都侧重于历史主义的"求是"原则;胡适的整理国故,在方法论上似乎中西兼顾融通,而在世界观、文化观上更倾向于"致用"原则和全盘西化.中国文学批评史学科正是在"求是"与"致用"之间创立起来的.
推荐文章
20世纪中国文学对民间语言价值的发现与运用
民间语言
中国文学
意义
价值
发现
郑振铎对中国文学批评史研究领域的开拓
郑振铎
中国文学批评史
研究领域
开拓
中国文学史杨慎书写评议
杨慎
文学史
书写
地位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在"求是"与"致用"之间 ——20世纪早期中国文学批评史书写路径检视
来源期刊 中国高校社会科学 学科 文学
关键词 求是 致用 中国文学批评史 历史主义 路径难题
年,卷(期) 2017,(5)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33-146
页数 14页 分类号 I209
字数 18630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党圣元 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 104 125 5.0 7.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求是
致用
中国文学批评史
历史主义
路径难题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高校社会科学
双月刊
2095-5804
10-1136/C
大16开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35号7层
82-419
198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47
总下载数(次)
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