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在活动造山带的研究中,剥蚀作用被认为与大气降水有着密切的关系,并且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据发现,气候因子在山脉的演化中承载了重要的影响力,降水被认为是活动造山带剥蚀作用的动因.研究者用降水量和剥蚀强度的对应来阐释气候对山脉演化的制约.然而也有学者提出反面例证来否定降水量与山脉剥蚀强度之间的耦合关系,进而否定气候因子在活动造山带构造演化中的影响.由此而提出的科学问题是:降水究竟与剥蚀强度有没有关联?降水怎样影响剥蚀强度,遵循怎样的机理?在详细分析活动造山带剥蚀作用过程和机理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降水势能的概念,在校验和整合TRMM降水量数据与ETOPO-1数字地貌数据体之后,计算了喜马拉雅造山带的降水势能空间分布.同时,收集整理了喜马拉雅造山带内已公开发表的磷灰石裂变径迹(AFT)年龄数据,以此为数据库获取了喜马拉雅剥蚀强度时空分布格局.通过这两个数据体的定量分析,研究发现,喜马拉雅造山带内,剥蚀强度与降水势能之间有很好的空间耦合性.这说明,在喜马拉雅构造带,现今的AFT年龄空间分布,是受气候作用主导的.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喜马拉雅带大约2.8 Ma以来的AFT年龄与现今的降水势能秩相关性显著,且有局部最优的线性相关性,说明喜马拉雅带的剥蚀空间分布受第四纪以来很年轻的地质历史时期的地表降水过程所控制.最新的气候样式决定了现今的降水过程,控制了造山带剥蚀强度的空间分布.
推荐文章
移动音频APP"喜马拉雅FM"研究
有声读物
移动音频
喜马拉雅FM
喜马拉雅造山带地震活动及其相关地质灾害
喜马拉雅造山带
地震活动
构造意义
地质灾害
不同海拔喜马拉雅旱獭线粒体基因组比较分析
喜马拉雅旱獭
线粒体基因组
ND5
Ka/Ks
喜马拉雅旱獭对高原低氧环境的生理适应性研究
高原低氧适应
青藏高原
喜马拉雅旱獭
血液生理指标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喜马拉雅降水势能与剥蚀强度时空对应的定量研究
来源期刊 地质科学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降水势能 喜马拉雅 磷灰石裂变径迹 剥蚀 气候与地貌
年,卷(期) 2017,(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14
页数 14页 分类号 P931|P932
字数 7455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2017/dzkx.2016.06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季建清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64 2249 25.0 46.0
2 钟大赉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52 1756 25.0 41.0
3 涂继耀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7 30 4.0 5.0
4 于祥江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2 3 1.0 1.0
5 王峰伊 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 1 1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31)
共引文献  (113)
参考文献  (3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11)
二级引证文献  (1)
185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3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4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3(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2(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7(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0)
199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11)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0(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1(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2(15)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2)
2003(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4(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5(13)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6(10)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7(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8(10)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9)
2009(10)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5)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降水势能
喜马拉雅
磷灰石裂变径迹
剥蚀
气候与地貌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地质科学
季刊
0563-5020
11-1937/P
16开
北京9825信箱
2-392
195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702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2534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