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导演冯小刚在电影《我不是潘金莲》中的不同段落选择使用了不同形状和比例的电影画幅,其中占电影大部分时长的圆形画幅形成了影片独树一帜的个性风格,而圆形画面本身带来的构图特点和限制,在创造出中国风情画似的美感的同时,也加深了故事内容荒诞讽刺又幽默的意蕴。随后出现的方形画面和结尾处宽银幕的回归,也有着不同的画面表现力,同时也用画面形式的变化配合了故事内容的发展-本文着重分析圆形画面在电影《我不是潘金莲》中的构图特点,和它对表现影片故事内容的辅助作用,并通过比较影片中三种主要画幅在各自段落中的特点和作用,进一步探讨本片的画幅形式对叙事内容的影响。
推荐文章
《我不是潘金莲》:中国社会的方圆之道
《我不是潘金莲》
构图
传统文化
隐喻性表达
葛浩文《我不是潘金莲》创造性翻译风格研究
葛浩文
《我不是潘金莲》
创造性翻译风格
封闭与开放——电影画幅对观众心理的影响
电影画幅
观众心理
电影语言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电影《我不是潘金莲》的画幅形式对叙事内容的影响
来源期刊 人文论谭 学科 文学
关键词 《我不潘金莲》 圆形画面 构图 窥视 叙事
年,卷(期) 2017,(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18-224
页数 7页 分类号 J91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徐梦娜 江汉大学人文学院 2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我不潘金莲》
圆形画面
构图
窥视
叙事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人文论谭
年刊
16开
湖北省武汉市
200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49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16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