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纳米碳对黄土高原地区土壤水分运动具有显著影响。该文基于野外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研究了不同植被覆盖(空地、柠条、苜蓿、黄豆和玉米)条件下,在黄土坡面上中下位置条施不同质量分数纳米碳(0、0.1%、0.5%、0.7%和1.0%)对坡地产流产沙过程的影响。该文试验设计1.0 m ×1.0 m降雨小区,前期在小区坡面种植植被以及埋入不同质量分数纳米碳,其中未做植被覆盖处理和未施加纳米碳的小区作为对照,共25个试验小区。采用针孔式人工模拟降雨器进行模拟降雨,雨强为60 mm/h,降雨历时40 min。降雨过程中定时收集径流及泥沙,用以研究在不同植被覆盖条件下纳米碳对黄土区坡地径流与泥沙的调控机理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在土壤中施入纳米碳,对坡面初始产流时间的影响显著。随着施入纳米碳质量分数的增加,不同植被覆盖的初始产流时间总体随之增加,在4种植被覆盖中,苜蓿延缓产流时间效果最明显,较之空白对照最大增加了287.1%。纳米碳的施入,使各植被覆盖中坡面径流量明显降低,施入不同质量分数纳米碳,各植被覆盖中减流效果最显著的仍为苜蓿,径流量较之对照减少了66.47%,而空地、柠条、黄豆、玉米这4种处理减流幅度均在31.5%~33.6%之间。同时,纳米碳对于坡面径流减沙效果亦非常显著。施入纳米碳后,各植被减沙效果排序依次是:苜蓿>柠条>玉米>黄豆。通过纳米碳对产流产沙量的影响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出纳米碳对试验结果具有显著的影响;在水土流失调控效果评价值影响分析中,纳米碳对水土流失调控效果较合适的质量分数为0.5%。综上,在黄土区土壤中施加纳米碳并提高施入纳米碳的比例,对于该地区水土流失的治理具有积极作用。
推荐文章
植被覆盖条件下纳米碳对黄土坡面养分流失调控的试验研究
纳米碳含量
坡面养分流失
坡面养分分布
人工模拟降雨
下垫面
黄土坡地不同利用方式土壤侵蚀模型研究
土壤侵蚀
黄土坡地
侵蚀空间分异模型
坡面侵蚀模型
基于Hydrus模拟纳米碳对黄土坡面土壤水分运动特征的影响
Hydrus
纳米碳
模拟降雨
坡地入渗
水力参数
陕北风沙区不同植被覆盖下的土壤养分特征
风沙土壤
植被覆盖
养分
层次
相关性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纳米碳对不同植被覆盖下黄土坡地降雨侵蚀的抑制效果
来源期刊 农业工程学报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土壤 产流 产沙 纳米碳 植被覆盖 黄土坡地 降雨侵蚀
年,卷(期) 2017,(2) 所属期刊栏目 农业水土工程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16-124
页数 9页 分类号 S157.1
字数 8119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1975/j.issn.1002-6819.2017.02.016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560)
共引文献  (229)
参考文献  (3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8)
同被引文献  (74)
二级引证文献  (8)
195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5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6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6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7(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1(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2(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3(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4(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5(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6(1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7)
1997(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8(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9(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5)
2000(3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0)
2001(1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8)
2002(3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4)
2003(2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4)
2004(2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2)
2005(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1)
2006(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0)
2007(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0)
2008(3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3)
2009(3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1)
2010(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3)
2011(4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3)
2012(39)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36)
2013(3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31)
2014(20)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15(10)
  • 参考文献(6)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6(6)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9)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6)
2020(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土壤
产流
产沙
纳米碳
植被覆盖
黄土坡地
降雨侵蚀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农业工程学报
半月刊
1002-6819
11-2047/S
大16开
北京朝阳区麦子店街41号
18-57
198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6403
总下载数(次)
36
总被引数(次)
395062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