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为了提升激光器径向偏振光的输出功率,改进了原有W形轴锥镜内锥角为90°的结构.为研究光束在轴锥尾镜单元的传输特性,采用几何光学分析了轴向入射下、W形轴锥镜底角为90°时,内锥角的改变对出射光的影响,发现出射光的位置及方向不发生变化;为研究轴锥镜的热畸变特性,模拟了W形轴锥镜的温度形变,可知内锥角变大时整体温度变小且分布更加均匀.结果表明,随着内锥角的变大,光束中心的光程减少量相对于光束边沿的光程减少量增大;采用Fox-Li数值迭代法模拟了引入上述形变后谐振腔的激光模式,得出在内锥角为100°时温度形变对光束模式的影响最小.通过对W形轴锥镜温度形变的研究,可为优化W形轴锥镜的设计提供参考.
推荐文章
基于偏振光的新型照明系统设计
偏振照明
偏振光
双折射
偏振模式
穆勒矩阵
斯托克斯矢量
基于偏振光的位移传感器设计
偏振光
传感器
位移
GPS/SINS/偏振光组合导航的模糊控制算法研究
模糊控制
自适应卡尔曼滤波
指数加权因子
偏振光
组合导航
高度聚焦系统中径向偏振光束强焦斑消失
聚焦特性
径向偏振光束
矢量衍射理论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用于高功率径向偏振光的组合轴锥镜设计
来源期刊 激光技术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光学设计 温度形变 几何光学 组合轴锥镜 径向偏振光 激光模式
年,卷(期) 2017,(6) 所属期刊栏目 激光材料与光学元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846-851
页数 6页 分类号 TN242
字数 3579字 语种 中文
DOI 10.7510/jgjs.issn.1001-3806.2017.06.01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波 华中科技大学光学与电子信息学院激光加工国家工程中心 79 771 16.0 23.0
2 岳建堡 华中科技大学光学与电子信息学院激光加工国家工程中心 3 6 1.0 2.0
3 王智用 华中科技大学光学与电子信息学院激光加工国家工程中心 3 6 1.0 2.0
4 李杰雄 华中科技大学光学与电子信息学院激光加工国家工程中心 3 6 1.0 2.0
5 胡友友 华中科技大学光学与电子信息学院激光加工国家工程中心 2 1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9)
共引文献  (2)
参考文献  (1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2(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光学设计
温度形变
几何光学
组合轴锥镜
径向偏振光
激光模式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激光技术
双月刊
1001-3806
51-1125/TN
大16开
四川省成都市238信箱
62-74
197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090
总下载数(次)
10
总被引数(次)
2597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