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理论之后”对于理论的种种诘难,从反面彰显出马克思主义理论观的当代意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于理论的定位在于如下基本事实:首先,作为一种“新唯物主义”世界观,马克思主义强调事物和现象(包括理论自身)的“物质性”,这是它区别于一切唯心主义的根本特征;其次,马克思主义着力阐明事物的各种物质维度之间复杂、动态的关联,从而将理论作为与其他物质事实相关联的、“把握世界”的事件来定位;最后,马克思的“艺术生产”概念,是将“艺术作品生产”与“艺术理论生产”包含在内的。综合来看,马克思主义将理论视为“物质性/事件性/生产性”的三元辩证,其中所包含的思想智慧,对于当下语境中如何进行理论研究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推荐文章
从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者视角浅析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者
马克思主义
大众化
浅论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效性
高校
马克思主义
大众化
实效性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性规律探析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中国共产党
实践
影响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实效性的因素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实效性
学生主体性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马克思主义视域中的理论:物质性、事件性和生产性
来源期刊 中国文学批评 学科 哲学
关键词 新唯物论 理论 物质性 事件性 生产性
年,卷(期) 2017,(3)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2-70
页数 9页 分类号 B505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进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外国文学文化研究中心 14 20 2.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新唯物论
理论
物质性
事件性
生产性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文学批评
季刊
2095-9990
10-1314/I
16开
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
82-346
201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24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62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