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通过表达多种重组立体选择性氧化还原酶,分析其催化不对称还原N,N-二甲基-3-酮-3-(2-噻吩)-1-丙胺(DKTP)的性质,从而构建酶促合成(S)-N,N-二甲基-3-羟基-3-(2-噻吩)-1-丙胺(DHTP)的反应体系.[方法]基于已有立体选择性氧化还原酶重组大肠杆菌,通过Ni离子亲和层析法纯化得到重组氧化还原酶,以DKTP为底物,考察不同重组氧化还原酶对DKTP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进一步对高选择性酶促合成(S)-DHTP的重组酶CR2进行性质分析,并考察其在最适条件下不对称还原DKTP的过程.[结果]筛选获得产物构型为(S)-型的催化活性最高的酶为CR2,该酶米氏常数Km为0.135 mmol/L,kcat/Km为3.689 L/(mmol·s),最适pH 8.4 (0.1 mol/L三乙醇胺缓冲液),最适反应温度为35℃,在10-45℃条件下和pH 7.5-8.5较为稳定,Zn2+离子对酶活有促进作用.CR2催化DKTP不对称还原反应6h后,DHTP的产率达92.1%、光学纯度达99.9%.[结论]基于活性和选择性分析,获得不对称还原DKTP的目标酶CR2,其催化特性有利于高立体选择性还原DKTP生成度洛西汀中间体(S)-DHTP,从而为进一步提高酶促不对称还原DKTP的转化效率提供研究基础.
推荐文章
新型醛酮还原酶不对称转化制备(S)-N,N-二甲基-3-羟基-3-(2-噻吩)-1-丙胺
醛酮还原酶
生物催化
选择催化还原
(S)-N,N-二甲基-3-羟基-3-(2-噻吩)-1-丙胺
粗酶体系
羰基还原酶CR2重组酶体系不对称合成(S)-N,N-二甲基-3-羟基-3-(2-噻吩)-1-丙胺
生物催化
重组酶体系
不对称还原
(S)-N,N-二甲基-3-羟基-3-(2-噻吩)-1-丙胺
新型N-取代酰基-N-甲基-3-(1-萘氧基)-3-(2-噻吩基)丙胺的合成
抗抑郁药
度洛西汀
丙胺
N-酰化
药物合成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高选择性不对称还原N,N-二甲基-3-酮-3-(2-噻吩)-1-丙胺的重组氧化还原酶催化性质及其酶促转化
来源期刊 微生物学通报 学科
关键词 氧化还原酶 生物催化 不对称还原 (S)-N,N-二甲基-3-羟基-3-(2-噻吩)-1-丙胺 酶学特性
年,卷(期) 2017,(1) 所属期刊栏目 工业微生物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8
页数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3344/j.microbiol.china.16020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徐岩 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工业生物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33 3264 31.0 46.0
5 聂尧 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工业生物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34 150 7.0 10.0
6 李斌 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工业生物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7 133 4.0 7.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9)
共引文献  (2)
参考文献  (1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4(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5(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9(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5)
2010(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1(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2(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氧化还原酶
生物催化
不对称还原
(S)-N,N-二甲基-3-羟基-3-(2-噻吩)-1-丙胺
酶学特性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微生物学通报
月刊
0253-2654
11-1996/Q
16开
北京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B401
2-817
197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200
总下载数(次)
30
总被引数(次)
68203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