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具有地区特色的区域性协同胸痛中心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救治时间及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入选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在胸痛中心运行前后18个月收治的诊断STEMI并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患者,共372例,按时间先后顺序分院内绿色通道组156例,胸痛中心组216例.比较两组患者总缺血时间、发病至首次医疗接触(FMC)时间,FMC-球囊扩张(FMC2B)时间,就诊-球囊扩张(Door-to-Balloon,D2B)时间以及住院病死率、PCI次日心力衰竭发生率、冠心病重症监护室(CCU)时间、住院时间.结果 院内绿色通道组和胸痛中心组患者发病至FMC时间分别占总缺血时间61.7%,62.0%.胸痛中心组患者总缺血时间[(281.0±102.7) min比(365.2±115.6) min,P=0.016]、发病至FMC时间[(174.3±97.5) min比(225.4±104.6) min,P=0.037]、FMC2B[(106.7±61.2) min比(139.8±75.7) min,P=0.042]、D2B[(75.2±45.4) min比(102.4±53.7) min,P=0.044]、知情同意时间[(5.6±3.2) min比(16.9±12.8)min,P=0.004]与院内绿色通道组比较均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与院内绿色通道组比较,胸痛中心组总缺血时间平均减少了84.2 min,其中发病至FMC时间平均减少了51.1 min,FMC2B平均减少了33.1 min.胸痛中心组患者FMC2B (70.8%比34.6%,P<0.001)及D2B达标率(75.9%比40.4%,P<0.001)显著高于院内绿色通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在住院期间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胸痛中心组患者在PCI次日心力衰竭发生率与院内绿色通道组比较明显降低(13.0%比23.7%,P=0.0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胸痛中心组患者在CCU的监护时间比院内绿色通道组缩短[(64.3±13.7) min比(92.6±15.7) min,P=0.0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建立规范的区域性协同胸痛中心需要结合本地区的特点,能够缩短STEMI患者FMC2B时间、D2B时间;同时还需完善健康教育宣传体系等,能够进一步缩短患者总缺血时间、改善患者心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