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地震可恢复性研究已成为地震工程学和防灾减灾领域的细化深化热点研究方向,与之相关的非结构系统抗震性能决定了工程建筑的功能性水平,是地震可恢复性研究的重要关键环节,已受到广大地震工程研究人员的高度关注.围绕16WCEE会议发表的相关研究成果,本文介绍了地震可恢复性的基本概念及其发展演变、建筑设施及社区地震可恢复性概念与框架的研究进展,对地震可恢复性评价方法、与之相关的各类非结构系统构件性态抗震评估与试验方法、设计方法与抗震装置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总结,对地震可恢复性以及相关联的非结构系统性态抗震研究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
推荐文章
变电站地震可恢复性研究
变电站
地震
可恢复性等级
可恢复性指数
可恢复性矩阵
可公开验证的属性基数据可恢复性证明方案
云计算
基于属性密码学
数据可恢复证明
公开验证
大跨度斜拉桥地震易损性及可恢复性分析
斜拉桥
动力分析
地震响应
地震易损性分析
抗震可恢复性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地震可恢复性与非结构系统性态抗震研究略述
来源期刊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地震可恢复性 非结构系统 性态抗震研究
年,卷(期) 2017,(3)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85-92
页数 8页 分类号 TU352|TU8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13197/j.eeev.2017.03.85.ningxq.009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戴君武 44 220 7.0 14.0
2 宁晓晴 5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地震可恢复性
非结构系统
性态抗震研究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双月刊
1000-1301
23-1157/P
大16开
哈尔滨市南岗区学府路29号
198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497
总下载数(次)
7
总被引数(次)
7093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