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探索不同麻醉状态对Wistar大鼠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attern visual evoked potential,PVEP)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40只8~10周龄Wistar大鼠,麻醉后于初级视皮层对应位置硬脑膜表面埋置记录电极,于鼻骨处埋置参考电极.对麻醉状态下的大鼠采用时间频率为2 Hz和空间频率为0.04 c·d-1的黑白翻转棋盘格刺激,记录相同时间段内的PVEP及基线脑电(electroencephalogram,EEG).根据EEG功率频谱分析将麻醉分为多个阶段,比较不同阶段大鼠PVEP振幅及峰值期的稳定性.结果 麻醉状态下大鼠的EEG可以根据功率频谱图分为delta波为主的慢波睡眠期(0.1 ~3.0 Hz)、过渡期(3.1 ~4.4nz)、theta波为主的浅睡眠期(4.5~6.0 Hz).三个阶段的PVEP振幅分别为(20.55±8.32) μV、(32.25±4.86) μV、(28.12±4.79) μV,振幅的变异系数分别为40.49%、15.08%、17.04%.结论 不同的麻醉状态下记录到的PVEP的振幅及峰值期稳定性不同.记录麻醉动物的PVEP时,应当同时监测实验动物的EEG活动情况,并且建议在EEG活动表现为浅麻醉状态时进行.
推荐文章
大鼠面神经诱发电位的实验研究
面神经
诱发电位
大鼠
视觉诱发电位检测的细节护理
视觉诱发电位检测
眼科
细节护理
偏头痛性眩晕的视觉诱发电位
偏头痛
眩晕
视觉诱发电位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不同麻醉状态下Wistar大鼠图形视觉诱发电位稳定性研究
来源期刊 眼科新进展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大鼠 视觉诱发电位 麻醉状态
年,卷(期) 2017,(1) 所属期刊栏目 实验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5-18
页数 4页 分类号 R778
字数 353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3389/j.cnki.rao.2017.000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伟 34 135 6.0 9.0
2 史学锋 7 44 3.0 6.0
3 郑婕 天津市人民医院眼科 6 14 3.0 3.0
4 王靖瑞 天津市人民医院眼科 1 4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10)
二级引证文献  (6)
201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8)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5)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大鼠
视觉诱发电位
麻醉状态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眼科新进展
月刊
1003-5141
41-1105/R
大16开
河南省新乡市新乡医学院
36-42
198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987
总下载数(次)
11
总被引数(次)
3517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