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与传统儒家和道家身体观相比,中医身体观突破了以往“即身言心”和“观念大于身体”的身道传统,将生物性身体置于本体地位.中医身体观可划分为侧重生理结构的“解剖的身体”、侧重身体运行规律的“气化的身体”和侧重情感状态的“情志的身体”三个面向.解剖的身体与致病“不内外因”相合,反对具有一定危险性的体育活动,倡导规避风险的运动安全观;气化的身体与致病“外因”相合,反对不顾节气运行规律的体育活动,倡导因时而动的运动时令观;情志的身体与致病“内因”相合,反对新奇、刺激的体育活动,倡导和缓而寻常的运动形式观.虽然中医身体观将导引视为最佳的运动养生方式,反对激烈、刺激且运动量较大的体育活动,但在中医身体观话语体系中,这类体育活动也并非完全没有存在的余地,其论证逻辑仍然存在着自我调和兼容的可能.
推荐文章
传统文化的“中和”思想与中医养生观
传统文化
“中和”思想
中医养生
道家"仿婴孩式"养生思想对中医养生观的影响
道家思想
"仿婴孩式"养生思想
运动调摄养生
精神调摄养生
人与自然养生
人与社会养生
中医养生中庸思想探讨
中庸
中和
平衡
中医养生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中医身体观及其运动养生思想
来源期刊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中医 身体 体育 养生
年,卷(期) 2017,(10) 所属期刊栏目 理论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817-824
页数 8页 分类号 R212
字数 10420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6-2157.2017.10.00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有强 33 165 7.0 1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0)
共引文献  (51)
参考文献  (1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25)
二级引证文献  (2)
197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0(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6(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5(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6(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中医
身体
体育
养生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月刊
1006-2157
11-3574/R
大16开
北京北三环东路11号
82-414
195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672
总下载数(次)
9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