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据《季羡林日记》记载,1946年10月16日,这一天下午3点半,从德国归国后不久,受聘为北大教授并着手在北大组建东方语文系的季羡林(1911~2009)“到东安市场去买了份《大公报》,胡适之编的“文史周刊》今天创刊。”
推荐文章
民初《大公报》"教育立国"言论初探
大公报
教育立国
言论
《大公报》科举停废的舆论宣传探索
《大公报》
科举停废
舆论宣传
英敛之
地方政协文史图书选题的市场开发
文史资料
图书选题
市场开发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从“国学”到“文史”——以胡适创办《大公报·文史周刊》为例证
来源期刊 书品 学科 社会科学
关键词 《大公报》 胡适之 文史 “国学” 周刊 例证 创办 北大教授
年,卷(期) 2017,(4)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13
页数 9页 分类号 G219.29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1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大公报》
胡适之
文史
“国学”
周刊
例证
创办
北大教授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书品
季刊
1002-9850
北京丰台区太平桥西里38号
出版文献量(篇)
2416
总下载数(次)
21
总被引数(次)
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