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rPA作为溶栓药物之一,仍存在血浆半衰期短和颅内出血等问题.将rPA分子中PAI-1的水解部位突变,并与具有不同溶栓机制的NR3进行融合,再引入RGD序列,可能延长半衰期、增强溶栓作用、减轻出血副作用.据此,本研究克隆、表达和纯化了两个新型蛋白mrPA和mrPA-NR3,并进行活性评价.通过PCR扩增编码mrPA和mrPA-NR3的DNA片段,并克隆到pET-30a中构建重组质粒pET30a-mrPA和pET30a-mrPA-NR3,随后转化大肠杆菌E.coli BL21(DE3).通过异丙基β-D-1-硫代吡喃半乳糖苷(IPTG)诱导重组蛋白的包涵体表达,使用镍(Ni)亲和层析纯化,经过复性后用BCA法进行蛋白定量.分别对mrPA和mrPA-NR3的体内和体外溶栓活性及出血副作用进行了评价,结果发现:mrPA和mrPA-NR3均有明显的体外溶栓活性,在高浓度时,mrPA-NR3溶栓效果强于mrPA.mrPA和mrPA-NR3也具有明显的体内溶栓活性,在高剂量时,mrPA-NR3具有比mrPA更强的溶栓效果;二者的尾出血时间明显低于模型组,接近正常组.这些结果可能为提高溶栓药的药效和减轻出血副作用提供了新的思路,为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新型溶栓蛋白的设计、制备及其活性评价
来源期刊 中国药学(英文版)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重组溶栓蛋白 rPA mrPA-NR3
年,卷(期) 2017,(1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819-826
页数 8页 分类号 R963
字数 语种 英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银叶 34 268 9.0 16.0
2 刘晓岩 25 119 7.0 10.0
3 朱元军 9 1 1.0 1.0
4 胡桂珍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重组溶栓蛋白
rPA
mrPA-NR3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药学(英文版)
月刊
1003-1057
11-2863/R
大16开
北京海淀区学院路38号
1992
eng
出版文献量(篇)
1601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689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