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一、作为小生产者的作者 1946年,26岁的西南联大中文系肄业生汪曾祺来到上海.经过一段穷困潦倒、颓废消沉的失业状态之后,经沈从文和李健吾介绍,汪曾祺在福煦路一所中学谋得一份国文教员的职位.后来,在小说《星期天》中,汪曾祺回顾自己早年的文学生涯: 在教学楼对面的铁皮木棚里批改学生的作文,写小说,直到深夜.我很喜欢这间棚子,因为只有我一个人.除了我,谁也不来.下雨天,雨点落在铁皮顶上,乒乒乓乓,很好听.听着雨声,我往往会想起一些很遥远的往事.但是我又很清楚地知道:我现在在上海.(1) 不难想象这些“很遥远的往事”之于汪曾祺全部创作的重要意义.但汪曾祺又告诉我们,雨夜的回忆氛围与“我现在在上海”的清醒认识相关.
推荐文章
生产者-消费者系统的建模与行为分析方法研究
生产者-消费者系统
Petri网
库所指标
Petri网语言
同步混排
网箱养殖渔业保险制度对生产者决策之影响
保险
网箱养殖
最适生产者决策
渔业生产者参与实施捕捞限额制度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
捕捞限额制度
Logistic模型
渔业资源管理
参与意愿
渔业现代化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旧上海”与“新时期”——在“小生产者”视角下重读汪曾祺
来源期刊 文艺争鸣 学科
关键词 旧上海 小生产者 联大中文系 文学生涯 小说 铁皮 沈从文 教学楼 作文 状态 中学 雨天 西南 失业 乒乓 批改 李健 教员 创作
年,卷(期) 2017,(12) 所属期刊栏目 “最后一个士大夫”:汪曾祺逝世20周年纪念专辑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2-60
页数 9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千可 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6)
共引文献  (24)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6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8(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1(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1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6(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7(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8(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19(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20(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7(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旧上海
小生产者
联大中文系
文学生涯
小说
铁皮
沈从文
教学楼
作文
状态
中学
雨天
西南
失业
乒乓
批改
李健
教员
创作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文艺争鸣
月刊
1003-9538
22-1031/I
16开
长春市自由大路509号
12-99
198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056
总下载数(次)
12
总被引数(次)
2462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