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比较甘草内生菌与宿主甘草水煎液止咳祛痰作用,筛选甘草内生菌有效菌株.方法 将昆明种小鼠84只随机分为空白组、阳性对照组、甘草水煎液组、JTYB006组、JTYB029组、JTYF023组,共6组.先后共2批小鼠.空白组给予0.9% NaCl,阳性对照组予以磷酸可待因30 mg·kg-,甘草水煎液组予以野生甘草水煎液1.3 g·kg-1,JTYB006、JTYB029、JTYF023组分别予以JTYB006、JTYB029、JTYF023内生菌发酵液烘干粉末1.3 g· kg-1.6组小鼠予以每天灌胃1次,连续7d.末次给药1h后,2批动物分别用氨水和S02引咳,以小鼠半数引咳时间(EDT50)、R值、咳嗽潜伏期、2 min内咳嗽次数、延长率、止咳率为指标.将7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甘草水煎液组、JTYB006组、JTYB029组、JTYF023组,共7组.用SO2烟薰、低温兼冷风刺激诱导痰浊阻肺大鼠模型.造模10 d后,空白组和模型组给予0.9% NaC1,阳性对照组予以复方贝母氯化铵0.08 g· kg-1,甘草水煎液组予以野生甘草水煎液0.95 g·kg-1,JTYB006、JTYB029、JTYF023组分别予以JTYB006、JTYB029、JTYF023内生菌发酵液烘干粉末0.95 g· kg-1.7组大鼠予以每天灌胃1次,连续7d.观察各组大鼠的一般情况,光镜下观察肺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检测大鼠毛细管排泌量、肺组织一氧化氮(NO)含量、肺泡灌洗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7(IL-17)、IL-23的含量.结果 与空白组的EDT50 13.00 s比较,阳性对照组、甘草水煎液组、JTYB006组、JTYB029组、JTYF023组的EDT50分别为30.09,20.32,18.45,25.03,16.52 s,EDT5o均延长.阳性对照组、甘草水煎液组、JTYB029组的R>150,有显著止咳作用;JTYB006组R值为130 ~150,有止咳作用;JTYF023组R<130,无止咳作用.SO2引咳后,与空白组的咳嗽潜伏期(14.67±7.20)s和2 min内咳嗽次数(78.92±19.06)次比较,阳性对照组、甘草水煎液组、JTYB006组、JTYB029组小鼠的咳嗽潜伏期分别为(28.00土8.15),(25.83±9.35),(20.58±6.52),(26.50±5.32) s,2 min内咳嗽次数分别为(47.42±19.96),(57.67±19.04),(63.15±15.30),(44.25±16.87)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与甘草水煎液组比较,JTYB006组、JTYF023组小鼠的咳嗽潜伏期显著缩短,而JTYB029组小鼠2 min内咳嗽次数显著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痰浊阻肺试验结果显示:模型组、阳性对照组、甘草水煎液组、JTYB029组的毛细管排泌量分别为(14.47±3.30),(7.26±4.55),(8.45±3.78),(8.23±1.19)mm;NO分别为(51.57±8.33),(30.02±2.65),(39.10±9.63),(39.25±10.20)μmol· L-1;TNF-α分别为(654.80±56.40),(282.56±70.81),(400.24±78.03),(410.86±68.74)ng·mL-1;IL-17分别为(66.28土9.34),(39.10±6.27),(50.20±9.05),(48.70±10.28) pg· mL-I;IL-23分别为(29.04±3.55),(16.02±3.60),(20.11±2.96),(21.25±3.40)pg·mL-,模型组与阳性对照组、甘草水煎液组、JTYB029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 筛选出2株有止咳作用的甘草内生菌(JTYB006、JTYB029),1株有祛痰作用的甘草内生菌(JTYB029).内生菌JTYB029与野生甘草水煎液的止咳、祛痰作用相当.
推荐文章
甘草内生菌有效菌株与宿主水煎液、总黄酮、总皂苷止咳作用的对比研究
甘草
内生菌
有效菌株/药效学
总皂苷
总黄酮
止咳
止咳祛痰糖浆抗炎抑菌的实验研究
止咳祛痰糖浆
抗炎
抑菌
桔贝止咳祛痰片质量标准研究
桔贝止咳祛痰片
甘草酸
HPLC
祖帕穆达派尔糖浆不同提取物的止咳祛痰作用研究
祖帕穆达派尔糖浆
止咳
祛痰
酚红含量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甘草水煎液和内生菌止咳祛痰作用的比较研究
来源期刊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甘草 内生菌 止咳 祛痰
年,卷(期) 2017,(1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法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143-1148
页数 6页 分类号 R28
字数 4251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3699/j.cnki.1001-6821.2017.12.020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杨志军 甘肃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77 308 10.0 14.0
2 邓毅 甘肃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59 433 11.0 19.0
3 曼琼 甘肃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26 94 6.0 9.0
4 王勇 甘肃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26 117 6.0 9.0
5 杨秀娟 甘肃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52 144 7.0 10.0
6 赵妮 甘肃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10 41 4.0 6.0
7 刘靓 甘肃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11 45 4.0 6.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41)
共引文献  (19)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7)
同被引文献  (198)
二级引证文献  (11)
198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4(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1)
2008(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0(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6)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15)
  • 引证文献(8)
  • 二级引证文献(7)
2020(6)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4)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甘草
内生菌
止咳
祛痰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半月刊
1001-6821
11-2220/R
大16开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38号
82-142
198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8140
总下载数(次)
20
总被引数(次)
55066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