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对血流感染患者临床分离的利奈唑胺中介粪肠球菌的毒力因子及耐药机制进行初步研究.方法 从2例血流感染患者血标本中分离2株利奈唑胺中介粪肠球菌,分析患者治疗经过,2株分离菌编号为A、B,测定其对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的最低抑菌浓度(MIC),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毒力基因(esp、asa1、gelE、ace、agg、efaA、cylA、hyl)和利奈唑胺耐药相关基因,包括23SrRNA V区基因、cfr、cfr(B)及optrA基因片段,其中23SrRNA V区基因扩增产物送测序并分析有无突变位点.结果 2例患者培养出利奈唑胺中介粪肠球菌后均使用利奈唑胺治疗控制了临床症状.菌株A、B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氨苄西林、呋喃妥因敏感,对利奈唑胺中介(MIC均为4 μg/mL),对万古霉素敏感(MIC分别为1 μg/mL和4μg/mL).2株菌均含有多种毒力因子,菌株A仅cylA、hyl为阴性,菌株B仅hyl、esp为阴性,其余毒力基因均为阳性.菌株A的23SrRNA V区存在G2621T突变,菌株B未发现突变位点.菌株A和B耐药基因cfr、cfr(B)、optrA均为阴性.结论 此研究中血流感染患者分离的利奈唑胺中介粪肠球菌对万古霉素和氨苄西林敏感,虽治疗结果提示利奈唑胺仍有效,但临床中选用利奈唑胺治疗需谨慎.靶位突变是该类药物重要的耐药机制,临床中治疗该类药物不敏感粪肠球菌感染需足够重视,其治疗策略仍需进一步探讨.
推荐文章
肠球菌对利奈唑胺的耐药性研究
利奈唑胺
肠球菌
MIC
基因突变
尿路感染中肠球菌的耐药性分析及利奈唑胺疗效评价
肠球菌
耐药性
尿路感染
利奈唑胺
疗效
利奈唑胺及其耐药机制研究
利奈唑胺
抗菌活性
利奈唑胺耐药
耐药机制
靶位突变
甲基转移酶
葡萄球菌对利奈唑胺耐药机制研究进展
利奈唑胺
葡萄球菌
耐药机制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2例利奈唑胺中介粪肠球菌血流感染的毒力及耐药机制
来源期刊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利奈唑胺 粪肠球菌 细菌 耐药机制 毒力基因
年,卷(期) 2017,(11)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999-1003
页数 5页 分类号 R378.1
字数 3666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1-9638.2017.11.002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2)
共引文献  (100)
参考文献  (1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1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1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5)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3)
2014(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利奈唑胺
粪肠球菌
细菌
耐药机制
毒力基因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月刊
1671-9638
43-1390/R
16开
湖南省长沙市湘雅路87号
42-203
200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636
总下载数(次)
6
总被引数(次)
2956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