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生态学报       
摘要:
2008年5-11月,对黄河口滨岸潮滩不同表现型碱蓬(Suaedasalsa)(中潮滩碱蓬,MMS,S.salsa in middle marsh;低潮滩碱蓬,LMS,S.salsa in low marsh)湿地植物-土壤系统V和Co含量的季节动态及其生物累积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MMS和LMS湿地表层土壤中V或Co含量的季节变化差异明显,但同一种湿地土壤中V和Co含量的变化模式相似.MMS(或LMS)湿地土壤的V含量均明显高于Co含量,二者在生长季的变异系数分别为12.01%、12.35% (MMS)和4.08%、4.94% (LMS).MMS和LMS湿地表层土壤V的地累积指数(Igeo)大多介于1-2,处于轻度污染状况;Co的Igeo大多介于0-1之间,处于无污染到轻度污染状态.V和Co含量在MMS不同部分中整体表现为枯落物>根>叶>茎(P<0.05),而在LMS中表现为枯落物>叶>茎>根(P<0.001).MMS和LMS不同器官的V或Co转移能力存在较大差异,前者V和Co的R/S(根茎比)、R/L(根叶比)和S/L(茎叶比)大多大于1,后者中两种元素的相应比值则大多小于1.MMS和LMS不同部分的V和Co累积系数(AF)整体均表现为AFv<AFCo,前者分别为后者的0.31-1.32、0.12-5.56、0.08-1.23、0.38-0.65倍(MMS)和0.14-0.84、0.23-0.68、0.34-0.77、0.43-0.56倍(LMS).研究发现,MMS和LMS湿地土壤中有机质和铁锰氧化物含量的差异是导致二者V和Co含量存在差异的关键因素,而两种碱蓬生理生态学特性、所处生境水盐条件以及V和Co在不同器官扮演生态功能的差异是导致二者植物体内V和Co转移、分配与生物累积差异的重要原因.随着该区潮间带石油开采强度及石油燃料使用的增加,湿地表层土壤的V和Co(特别是V)污染问题将会逐渐凸显,而LMS可用于未来受V污染湿地修复的备选物种.
推荐文章
黄河口盐地碱蓬湿地土壤-植物系统重金属污染评价
湿地土壤
植物
淹水
非淹水
重金属含量
黄河口
黄河口新生湿地土壤氮磷分布特征研究
黄河口
新生湿地
全氮
全磷
分布特征
外源氮输入对黄河口新生湿地植物-土壤系统硫分布特征的影响
氮输入
累积与分配
潮滩湿地
碱蓬
黄河口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黄河口潮间带碱蓬湿地植物-土壤系统V和Co生物累积的季节变化
来源期刊 生态学报 学科
关键词 V和Co 转移与分配 生物累积 碱蓬湿地 黄河口
年,卷(期) 2017,(1) 所属期刊栏目 河口湿地生态系统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04-214
页数 11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5846/stxb201608051614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牟晓杰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湿地生态与环境重点实验室 14 185 8.0 1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84)
共引文献  (176)
参考文献  (2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18)
二级引证文献  (0)
190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5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6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6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6(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7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0(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2(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3(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5(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8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5(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8)
1996(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1997(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1998(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9)
1999(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0(7)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1(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02(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3(1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04(16)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4)
2005(1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6)
2006(20)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8)
2007(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0)
2008(27)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24)
2009(19)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9)
2010(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1)
2011(1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3)
2012(10)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3(10)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4(9)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8)
2015(8)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6)
201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V和Co
转移与分配
生物累积
碱蓬湿地
黄河口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生态学报
半月刊
1000-0933
11-2031/Q
16开
1981-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4991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51689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