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生态学报       
摘要:
基于开放培养系统,在25℃的淹水和非淹水条件下研究了黄河口碱蓬湿地野外原位氮输入试验(N0:对照处理;N1:低氮处理;N2:中氮处理;N3:高氮处理)末期获取的相应氮梯度下表层土壤(记为NS0、NS1、NS2和NS3)的硫矿化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氮处理土壤的硫矿化量在非淹水条件下整体表现为NS3>NS1>NS2>NS0,在淹水条件下其硫矿化量较为接近,且均在培养的第3天取得最大值。不同水分条件下,不同氮处理土壤的硫矿化特征可能与培养过程中pH和EC的变化有关。连续培养119d后,NS0、NS1、NS2和NS3的硫累积矿化量在非淹水条件下分别为233.03、419.99、401.16mg/kg和526.51mg/kg,在非淹水条件下分别为263.52、313.58、251.53mg/kg和322.05mg/kg。不同氮处理土壤硫累积矿化量主要来自0—14d的矿化贡献,其值在非淹水条件和淹水条件下分别为41.01%—54.53%和79.49%—86.82%。除NS0外,其他3种土壤硫累积矿化量均表现为非淹水条件大于淹水条件,说明外源氮输入影响下非淹水土壤具有更大的供硫潜势。不同氮处理土壤硫累积矿化量及矿化势(S0)在非淹水条件下表现为NS3>NS1≈NS2>NS0,在淹水条件下则表现为NS3≈NS1>NS0>NS2,说明高氮处理下湿地土壤具有最高的供硫潜势。研究发现,未来黄河口氮负荷增强条件下,土壤氮基质状况的改变将会促进土壤硫的矿化,而这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土壤的潜在供硫能力;但当受到强降水、大潮或风暴潮影响使得土壤处于短期滞水状态时,湿地土壤的潜在供硫能力将明显降低,特别是中氮输入条件下土壤供硫潜势的降幅最为明显。
推荐文章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黄河口碱蓬湿地土壤硫矿化特征对外源氮输入的响应
来源期刊 生态学报 学科
关键词 硫矿化 氮输入 湿地土壤 碱蓬 黄河口
年,卷(期) 2021,(3) 所属期刊栏目 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专栏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032-1041
页数 9页 分类号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5846/stxb201912192739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2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硫矿化
氮输入
湿地土壤
碱蓬
黄河口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生态学报
半月刊
1000-0933
11-2031/Q
16开
1981-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4991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51689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