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先锋褐煤在高压釜中用等体积的甲醇/甲苯溶剂300℃下热溶得到热溶物和热溶残渣,利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了先锋褐煤及其热溶残渣中氮的形态,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和电喷雾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ESI FT-ICR MS)分析了热溶物中含氮化合物的组成和结构特征.研究表明,先锋褐煤中氮形态含量顺序为季氮>吡啶氮>吡咯氮,而季氮在热溶过程中更易溶出.GC/MS共检测出热溶物中20种含氮化合物,并且大部分为胺类化合物.ESI FT-ICR MS检测出热溶物中300多种含氮化合物,大部分含氮化合物含一个或三个氮原子.含一个氮原子的含氮化合物主要以N1O1、N1O2和N1OxS1-2类化合物为主,而含三个氮原子的含氮化合物主要以N3OxS1-2(x=1-12)类化合物为主.含一个氮原子的含氮化合物的等效双键数和碳数随氧原子数增加而增加.
推荐文章
褐煤中可溶有机质的分离和检测研究进展
褐煤
高附加值利用
烃类
含杂原子化合物
沉积有机含氮化合物的成因及其分布综述
沉积有机含氮化合物
吡咯类化合物
吡啶类化合物
石油运移
深成作用
可溶有机质介导硝基芳香化合物降解研究进展
可溶有机质
氧化还原介质
电子穿梭
硝基芳香化合物
不同岩石中分散可溶有机质裂解成气特征
分散可溶有机质
高-过成熟阶段
原油裂解
热模拟实验
碎屑岩
碳酸盐岩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先锋褐煤可溶有机质中含氮化合物的组成和结构特征
来源期刊 燃料化学学报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褐煤 热溶 含氮化合物 碳数 等效双键数
年,卷(期) 2017,(4)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85-393
页数 9页 分类号 TQ530
字数 718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宗志敏 中国矿业大学煤炭加工与高效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191 1696 20.0 30.0
2 魏贤勇 中国矿业大学煤炭加工与高效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45 2484 25.0 35.0
3 肖剑 中国矿业大学煤炭加工与高效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4 19 2.0 4.0
4 丁曼 中国矿业大学煤炭加工与高效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4 13 2.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5)
同被引文献  (29)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3(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5)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褐煤
热溶
含氮化合物
碳数
等效双键数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燃料化学学报
月刊
0253-2409
14-1140/TQ
大16开
太原市桃园南路27号(太原165信箱)
22-50
195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802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6213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