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介孔二氧化硅材料具有巨大的孔隙率、开放的孔道结构、易于改性的孔道表面以及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广泛用于药物传递、吸附分离以及催化等领域.本研究通过非极性溶剂辅助共组装法合成了具有较大孔径(6.9 nm)和比表面积(615 m2/g)的介孔二氧化硅微球.采用纳米浇铸的方法,成功地将左旋–薄荷醇负载到该材料的孔内.进一步通过界面聚合的方法,在所得微球的表面涂覆一层聚多巴胺(PDA)涂层,从而将薄荷醇封装在微球的孔道内.利用PDA作为半透膜,研究了复合微球在不同温度的空气吹扫下释放薄荷醇的行为,发现在相对适宜的温度下PDA涂层有利于薄荷醇的可控缓慢释放.这些研究结果表明基于聚多巴胺修饰的介孔二氧化硅材料有望用于开发食品和医药等领域的缓释制剂.
推荐文章
树枝状介孔二氧化硅的制备及其负载纳米银的抗菌性
二氧化硅
表面活性剂
树枝状介孔微球
纳米银
抗菌
介孔中空二氧化硅及硅基微球制备研究进展
二氧化硅
硅基微球
介孔材料
空心球
利用甲基纤维素辅助合成介孔二氧化硅微球
介孔
形貌调控
硅球,甲基纤维素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聚多巴胺修饰的介孔二氧化硅微球的合成及其用于负载左旋薄荷醇凉味剂
来源期刊 无机材料学报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介孔二氧化硅 聚多巴胺 薄荷醇 缓释
年,卷(期) 2017,(8)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845-850
页数 6页 分类号 TQ174
字数 4728字 语种 中文
DOI 10.15541/jim2016048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白家峰 34 38 3.0 5.0
2 刘绍华 30 49 3.0 5.0
3 邓勇辉 复旦大学化学系 8 32 3.0 5.0
4 李志华 18 65 5.0 7.0
5 刘鸿 21 19 2.0 3.0
6 陈义昌 4 0 0.0 0.0
7 王希庆 复旦大学化学系 2 3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0)
共引文献  (41)
参考文献  (1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7(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2(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3(7)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7)
2004(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2005(6)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6)
200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7(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9(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1(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17(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介孔二氧化硅
聚多巴胺
薄荷醇
缓释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无机材料学报
月刊
1000-324X
31-1363/TQ
16开
上海市定西路1295号
4-504
198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760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61689
论文1v1指导